图说衡水

文明生沃野 “心田”沐新风!衡水市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综述

来源: 衡水日报   作者:张月亭 
2022-11-21 09:25:23
分享: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特别要注重提升农民精神风貌。近年来,衡水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乡风民风美起来、人居环境美起来、文化生活美起来”为目标,多措并举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广泛深入地开展文明创建系列活动,农民精神风貌持续改善,乡村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

  “婚礼总共用了小半天时间,摆了5桌席,每桌不超过380元,严格按照村规民约规定执行。而在过去,流水席一吃就吃两三天。”近日,回忆起去年9月村民樊金勇办的婚礼,冀州区新庄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孙立虎还印象深刻。

  这场婚礼是新庄村公布村规民约后,全村举办的第一场“简办”婚礼。

  新庄村位于冀州区冀州镇南,全村1300多人,过去村里人结婚攀比之风盛行。你家婚车用奥迪,我家得用奔驰;你家摆席摆10桌,我家得摆20桌。攀比风气越来越厉害。

  为遏制这股歪风,新庄村于2021年4月组织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并依据本村村情,制定了详细的村规民约。根据规定,彩礼不超过2万元;婚庆每桌用酒总价限100元以内,喜烟限每包7元以内,需拆散摆放;宴席饭菜以大锅菜为主,标准不超过8个菜(四荤四素),每桌价格不超过400元……村民结婚前要向红白理事会报备婚礼准备情况,一旦有超出规定的,村干部会去家里做工作。

  如今,婚俗改革在新庄村推行已有1年多时间,婚事简办在村内已蔚然成风。现在,村民们每场婚事办下来,比之前少说能够节省一两万元,村民负担减轻了,乡风文明水平也提高了不少。

  “再也不用撑面子大摆酒席了,既省心又省钱。”说到移风易俗,武强县郭家院村村民更有发言权。

  近些年来,农村婚丧嫁娶攀比成风,给村民经济上带来了很大压力。针对这种情况,2011年底,郭家院村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投票表决通过了在村民中心投资创建村民食堂的决定,村里的红白事和集体活动用餐都要到食堂来办,统一标准,避免相互攀比,有效遏制了婚丧嫁娶讲排场、比档次的不良风气。2019年,郭院村红白事村民食堂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节俭之星”。

  村规民约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催化剂”,是解决农村问题的“金钥匙”。衡水市注重发挥村规民约的自律规范作用,将制定完善村规民约作为推动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之一,制发了《衡水市推动移风易俗倡树文明乡风工作方案》,引导全市4994个行政村因地制宜制定完善村规民约等各类规则,指导村“两委”在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和建议后,将红白事办理等内容纳入新村规民约,并明确办事标准、规模和处罚措施。截至目前,全市共打造省级移风易俗示范乡镇8个、示范村91个,建起“村民食堂”900多个,建立“流动大锅台”800多个,机关“廉政灶”510余个,每年可为农民节约红白事费用1000余万元,初步形成了“婚事新办、喜事小办、丧事简办”的文明新风尚。

  典型引领,树标杆增动力

  近日,走进饶阳县王同岳镇崔口村“美丽庭院”示范户崔大树家的小院,崔大树正在院里给93岁的母亲杨排梳头。环顾小院,花花草草错落有致,菜畦里生机勃勃,红彤彤的柿子压弯了树梢。

  “这些年日子越过越好,就总想着把家里收拾得干净利落,让老人住得舒服,也能给村里增光添彩。闲暇时,左邻右舍都爱来我家。”崔大树说。

  “现在家家户户一串门,谈论的不再是东家长西家短,而是互相比着看谁家更美。美丽庭院评选看起来是小事,实际上是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提升村民素质的大事。我们将美丽庭院创建作为推选最美家庭、五好文明家庭等优秀家庭的重要内容,不断推动从家家美向全村美迈进,促进乡村文明。”崔口村党支部书记崔亚磊介绍。

  不仅有美丽庭院评选,还有涵盖方面更多的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

  “俺们家勤俭节约绝对没的说。”“不行不行,我家得再收拾收拾,看到别人家里才知道自己家还有不足。”“杨叔可是咱们村有名的热心人!”……毛遂自荐、举贤荐能,这是衡水市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中的喜人一幕。

  为进一步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城乡文明程度,该市在全市农村深入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创建评选活动。自创建活动开展以来,各村形成了以“星”多为荣、创“星”争“星”的浓厚氛围,文明风尚蔚然成风。为挂牌上星,村里“猪司令”关停了养殖场,棋牌室老板改做了新行当。一块门牌,不仅成了乡风评议的有力抓手,还推动了农村家庭“转型升级”。截至目前,全市已有1.2万余户家庭挂牌。

  用30载爱心让一村之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感动中国人物、枣强县南臣赞村村民林秀贞;二十年如一日精心照料患病母亲,多年照顾瘫痪的二哥、二嫂,并为年迈二嫂养老送终,谱写了一曲大孝至爱赞歌的全国道德模范、冀州区码头李镇王明庄村村民张志旺;不顾自身安危,冲进火海勇救他人的第八届衡水市道德模范、饶阳县东里满镇小堤村村民符爱莫……

  一个好人就是一面旗帜,身边好人故事就是最生动的价值观传递。评选、学习宣传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文明家庭、先进典型,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更是衡水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头戏。

  近年来,衡水市出台了《关于选树宣传一批重大先进典型的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广泛开展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推选、学习宣传活动,促使先进道德典型如源头活水般不断涌现。截至目前,全市获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5人,中国好人18人,河北省道德模范及提名奖18人,3个家庭获得全国文明家庭称号,15个家庭获得省级文明家庭称号,河北好人93人,推动形成了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德行天下的浓厚氛围。

  文明实践,厚植文明沃土

  文明实践春风化雨,时代新风浸润人心。面对时代之需、使命所系、群众所盼,该市坚持因地制宜,强化顶层设计,创新体制机制,注重培育特色,在组织体系、阵地建设、活动内容、动力机制、工作保障等方面积极探索实践,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奏响衡水文明实践新旋律。

  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全覆盖、县级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13支、乡镇(街道)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41个、行政村(社区)建成实践站5123个、拥有志愿服务队伍3343个、志愿者65.4万名……近年来,衡水市以遍布城乡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为依托,全市上下不断掀起新时代文明实践热潮,文明之风扑面而来。

  “遵守规则、车不乱停;路面平整、无水无坑;美丽家园、墙面洁净;公益宣传、素质提升……”近日,走在衡水市桃城区赵家圈镇前王家村的乡间小路上,时常能听到大喇叭里传出一阵阵熟悉的声音,前王家村“草根”宣讲员王满江正在为村民们朗读自己编写的创城顺口溜。在衡水,像这样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正在以各种方式走进百姓的生活中。

  在景县,“1个总队、17个大队、1232个小队、9个特色支队”的专兼职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网遍布群众身边。他们主动收集和征求群众的各种诉求和建议,使志愿服务在双向互动中丰富“菜单”、实现“点单”,推动服务模式向多元化转变。他们还在全省率先开发了志愿服务“点单”微信公众平台,利用平台将群众需求和志愿服务精准对接,真正实现了从“上菜”到“点菜”的根本性转变。

  在武强县周窝镇,他们采取镇、村一体打造,确立镇党委书记、村党支部书记一起抓的模式,利用理论政策、扶贫帮困、文艺健身、道德评议、义务巡逻和巾帼志愿服务队六支队伍,用通俗易懂的乡土语言,说老百姓听得懂、愿意听的,以身边事讲大道理,以亲身经历话乡村振兴,为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提供了强大内生动力。

  在深州市,他们把乡村文化大院作为重要抓手,采取政府帮建、文化能人自建、企业捐建等形式,大力创建乡村文化大院,形成以“乡村文化大院”为中心、以基层群众为主体、遍布城乡的“小微文化圈”,通过组织开展基层宣讲、专题文艺汇演、创办文化墙等,采取寓教于乐、接地气的形式,让党的声音第一时间“飞入寻常百姓家”。

  ……

  充满“泥土味儿”的理论宣讲,传递温情的志愿服务,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动……一颗颗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种子”已经在衡水大地扎根、发芽、开花、结果。

关键词:村民,农村,衡水市,村规民约,精神文明责任编辑:李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