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新媒体集团  主办
当前位置: 衡水要闻

河北衡水:保卫一方净土 全市土壤环境质量稳中向好

来源: 长城网  作者:卢婉凤
2020-12-01 10:08:08
分享:

  长城网讯(记者 卢婉凤)11月27日,中共衡水市委宣传部、衡水市人民政府新闻办举办了以“保卫净土”为主要内容的主题媒体见面会暨现场采访活动,该活动是“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系列主题媒体见面会暨现场采访活动“生态文明篇”的第三场。

“生态文明篇之保卫净土”新闻发布会现场。长城网记者 卢婉凤 摄

  “净土保卫战”是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主战场之一。近年来,衡水市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面贯彻落实《土壤污染防治法》《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河北省《土五十条》,紧紧围绕让人民群众吃得放心、住得安心,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经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扎实工作,衡水市土壤环境质量稳中向好,进一步擦亮全面小康的绿色底色。

  加强农用地风险管控和修复 确保“吃得放心”

  耕地土壤污染防治直接关系粮食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衡水市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分类施策、治用结合,围绕畜禽粪污、农作物秸秆、废弃农膜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和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等工作,着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生态循环绿色农业。着力整治农业面源污染,继续推进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和废弃农膜回收利用。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85.3%,规模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100%。2020年,全市年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820万亩次以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92%,主要农作物肥料利用率达到了40%以上,小麦重大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40%以上,小麦病虫草防控项目区病虫统防统治达50%以上,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零增长;废弃农膜回收率预计达到82%以上,农田残膜“白色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与此同时,完成全市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全市13个县(市、区)耕地全部划分为优先保护类。依托中央和省级财政资金,在优先保护类耕地分区域、按年度、按计划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严格建设用地准入管理 确保“住得安心”

  制定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是保障人民群众“住得安心”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

  “2016年,中央下达3000万元土壤污染防治资金,专项用于冀州区农用地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项目,目前该项目已完成验收并通过专家评审,修复农用地41亩,当地土壤环境得到改善。”据衡水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纪文水介绍。

冀州区吴吕村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项目。

  “原来这是一个大坑,原来的冀州市第二化工厂(已于2008年关闭)外排污水流经这里,散发着刺鼻恶臭气味,附近的学生、村民生活很受影响。这块地的污染问题,曾是困扰村民20多年的老大难问题。”在冀州区南午村镇吴吕村村东,该村党支部书记冯金海望着眼前已经修复完成的一片良田向记者介绍,2018年这块污染地块的治理和修复工作正式开启,经过调查确定了主要污染物为氯化物,污染物去除难度较大,修复公司主要通过水泥窑焚烧和原地异位化学氧化处理后回填。经过近一年的努力,这块污染地变为良田,种上了各种农作物,刺鼻气味也没有了,惠及周边1200多人口。

  衡水市生态环境局冀州区分局土壤科负责人李茜表示,吴吕村这几十亩地的问题被如此重视,并不惜投入如此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给予解决,不仅仅是因为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更反映出当地政府和干部对于绿色发展的深刻认识以及对民生的关注。

  衡水市着力加强污染地块环境监管,严格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制度,列入名录的地块不得作为住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建立完善部门联动机制,制定印发《衡水市污染地块土壤环境联动监管程序》,强化污染地块准入管理和土地征收、收回、收购重点环节风险管控,明确各部门相应监督管理职责。严格建设用地土壤污染调查报告的专家评审和国土空间规划的技术审查,严格落实“净地”供应制度,坚决杜绝“毒地”开发利用。

  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全力做好民生实事

  今年衡水市将全面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列入20项民生实事项目。为高质高效推进治理工作,衡水市印发了《2020年衡水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专项推进方案》,将年度治理管控任务分配至各县市区,明确了目标任务、重点工作、保障措施等。

董学村一角。牟明宏 摄

  当天,记者走进故城县房庄镇董学村,四通八达的村道公路干净整洁,每个巷子口都摆着垃圾桶,青瓦白墙,“最美家庭”创建和董子文化宣传文图跃然墙上。

  “原来,这些脏水都倒进泔水桶里,再拎出去倒在街上,又脏又臭。去年刚改完厕,今年又增上了污水处理设施,生活简直大变样!”村民崔彦军边洗菜边说,“现在,生活废水直接通过管道流入集水罐,经过初步沉淀除油处理后成为生活灰水,冲厕所浇菜都可以,冲完厕所的黑水再经过管道排入村外的污粪水处理站处理,达标后排入坑塘,可用来浇地养鱼。”

  故城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王洪军这样解析故城县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的全新模式:“可以归纳梳理为‘厕污并治、黑灰兼治、分散收集、集中出理、综合利用’模式。这套模式主要包括五个体系,即厕所改造体系、灰水分散收集体系、黑水运送体系、集中处理体系和综合利用体系。”

故城县房庄镇粪污水处理站一角。长城网记者 卢婉凤 摄

  王洪军表示,这套治理模式有四个方面特点,资金投入少,截至目前,故城县的34个村仅投入了607万元,每户平均改造费用约1600元,与传统的生活污水改造工程相比,节约资金约80%以上;节省水资源,经过沉淀除油处理后的生活灰水,不光可以用于冲厕、还可以用来灌溉花草果蔬、喷洒庭院抑尘,实现了水资源的再利用,同时可以节省群众的水费;运维维护简单,虽然是五个体系,但是具体到每家每户来说,群众做的只是把自己庭院当中的微型潜水泵维护好就可以,不用担心传统模式经常出现的官网堵塞和破损问题;处理集中高效,沉淀除油之后的污泥和冲厕黑水通过小型污水运输车(一般3——6个月收集一次),集中转运到就近的污水处理站进行处理。

  今年以来,衡水市坚持抓好典型示范,积极推广武邑县“农村厕污处理一体化模式”、故城县“厕污并治、黑灰兼治、分散收集、集中治理、综合利用”模式和枣强县“户收集、村转运、乡处理”模式,督促各县市区在学习其它地区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因地制宜,选择创新适合的技术路线和治理模式。武邑县“农村厕污处理一体化模式”被农业农村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生态环境部遴选为农村厕所粪污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典型模式之一。在此基础上,衡水市对各县市区重点项目和工作进展情况定期调度、定期通报,向进展较慢的县市区政府及时印发督办函,加快工作开展。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完成1210个村庄的生活污水治理和3782个村庄的生活污水管控,提前完成治理管控任务。

  大力开展国土绿化 筑牢生态建设屏障

  植一棵树、造一片林、增一抹绿。衡水市紧紧围绕构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的功能定位,坚守生态、发展和民生三条底线,实施“绿色崛起、生态振兴”发展战略,先后印发了《衡水市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衡水市国土绿化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8-2020年)》、《衡水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方案》等实施方案,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的原则,以城市绿化、衡水湖绿化、绿美廊道建设、林业园区建设、村庄绿化、农田林网建设为重点,大规模开展国土绿化,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截至目前,全市共完成造林131.34万亩,占省下达任务(77万亩)的170.6%,占市下达任务(110万亩)的119.4%,超额完成省市下达造林任务。

景县温城乡前野旺村植树造林。万晓静 供图

  立足京津冀重要节点城市发展定位,衡水市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森林城市为载体,坚持“量质齐升”发展方式,大力实施“森林进城、森林围城”战略;按照衡水湖环湖绿化规划,依法依规开展环湖林带建设、生态节点打造和迁村还绿工程,建设生态防护林和水源涵养林;按照“立体绿化、彩色绿化、多树种绿化”的要求,优化廊道绿化树种结构和空间布局;按照“高效集中、生态集约、兴林富民”的原则,调整优化农业种植结构;以创建国家和省级森林乡村为引领,建设森林乡村示范区,积极推进环村林建设及住宅庭院、道路街巷、沟渠隙地和广场游园等绿化;以提升生态防护功能为目标,按照“有路有渠就有树”的原则,以改造退化防护林为基础,不断提高农田防护林建设成效。

  让绿色成为衡水标签,让绿色渲染衡水。一项项有力的措施,让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生态画卷舒展在衡水人民面前,推窗就能见景、低头便能拾绿的期盼正成为现实。从大运河畔到滹沱河两岸,从衡水湖周边到冀中平原腹地,从繁华城市到美丽乡村,衡水大地处处被绿色渲染,生态宜居的图景如画卷般清晰呈现,生态之美从理想照进现实,绘就了全面小康的生态底色,吟唱出我们的幸福生活…… 

关键词:衡水,保卫净土,土壤质量,稳中向好责任编辑:李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