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要闻

衡水生态保护加快绿色崛起 打造“一地两区”

来源: 新京报   作者: 
2022-11-30 09:39:48
分享:

  一湖碧水远泛花,群鸟纷飞戏涟漪。连日来,成群的越冬候鸟在河北衡水湖畔“集结”,或栖息觅食,或众鸟齐飞,上演“鸟浪”奇观。“每到春季和秋季候鸟迁徙高峰,大量鸭类和雁类开始锻炼体能,为迁徙做准备。随着衡水湖生态越变越好,这样的‘鸟浪’奇景如今在衡水湖并不鲜见。”常年在衡水湖护鸟的衡水滨湖新区综合执法局巡湖员李国忠说。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等为重点,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近年来,河北省衡水市以创建衡水湖国家5A级景区为契机,厚植生态底色,抓好业态植入、景观打造等工作,努力打造“一地两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体验感悟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区、新型旅游业态的试验探索区。

  养护好生态带来新记录

  在进行为期两年的实地监测考察后,今年7月,针对衡水湖湿地生物多样性,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副教授、博导石建斌及其团队提出,衡水湖新增鸟类、昆虫类等231个动物种类,其中在保护区首次监测到遗鸥、斑头雁、斑尾塍鹬等鸟类9种;条斑赤蜻、蓝额疏脉蜻、鸟嘴壶夜蛾等昆虫222种,其中33种为河北省昆虫新记录。至此,衡水湖已监测记录到植物594种,昆虫757种,鱼类45种,两栖爬行类17种,哺乳类20种,浮游动物75种,底栖动物95种,鸟类332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20种,二级重点保护鸟类63种。“鸟类、昆虫种类的增加,意味着作为‘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路线上的重要停歇地和中转站,衡水湖的环境正越变越好。”石建斌说。 据了解,衡水湖是华北平原唯一保持沼泽、水域、滩涂、草甸和林地等完整湿地生态系统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近年来,衡水市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生态文明发展理念,推进创建衡水湖国家5A级旅游景区工作,坚持生态保护和修复为主,统筹推进衡水湖区村庄搬迁、环境整治、生态补水、湿地修复、环湖绿化等工程,完善衡水湖生态系统生物链,实施湿地生态效益补偿,累计投入中央林业改革发展资金1.13亿元,补偿面积25.7万亩;每年实行长达9个月的禁渔期制度,实施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实现“以水养鱼、以鱼净水”。 同时,陆续出台《衡水湖保护和治理条例》等一系列省、市法规和条例,让衡水湖保护走上法治道路。落实落细河湖长制,严把引水入口关。推动保护区统一执法,深入开展湖区村庄环境整治。目前,保护区内的52个村庄,已全部实现生活污水治理管控全覆盖,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理全覆盖。 

  湿地美如画科普研学热

  “全球不足1000只的世界极危物种青头潜鸭,2017年在衡水湖一次性发现了308只,经过专业鸟类监测,青头潜鸭已在衡水湖安了家……”9月15日,在享有“京津冀最美湿地”美誉的衡水湖畔,伴随着研学导师的专业讲解,300余名中小学生坐上游船驶向湖区的梅花岛,开始了衡水湖自然人文研学旅行实践活动。 在地心漫游体验区,廊道如蚂蚁洞穴般回环曲折,墙上图文并茂地介绍了鼹鼠、蝼蛄等穴居动物小知识;在“鸭巢”体验区,孩子们变身小鸭子,在芦苇荡内来回穿梭;在树道天桥,孩子们相互搀扶,穿过仿生鸟巢,来到天桥最高处;衡水湖湿地生态馆内,研学导师从衡水湖的生态文明、水蕴湖成、鸟类天堂等五部分,讲述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变化、衡水湖的变迁以及生物多样性的变化等;三生岛上,随处可见鸟儿筑巢、捕食等自然景象。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衡水市以研学旅游为抓手创建衡水湖国家5A级旅游景区,成效已显。目前,衡水湖景区湿地生态馆、樱花岛、梅花岛、三生岛等景点研学主题明晰,研学基地建设、导师培训以及课程研发等悉数完成,已开展的衡水湖自然生态研学、闾里传统文化研学等,均“跑”在国内研学业的前列。2020年,衡水研学旅游模式向全国输出,在浙江、安徽等地得到成功实践;2021年5月,陕西汉中1620名莘莘学子乘坐专列到衡水开展研学活动。 “这样的科普研学,也能将生态保护的种子深植在孩子心中。”衡水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创建衡水湖国家5A级旅游景区过程中,衡水市从严把控生态保护红线,坚持绿色、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将生态和旅游结合起来,资源和产品对接起来,使游客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到生态文明是更高层次的文明,增强市民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自觉。

  传统冀文化遇上潮科技

  4000平方米的展区,以实景搭建与数字化展示相结合,在场景复原、模型复原、砂岩雕塑、3D互动等立体展示的基础上,加入智能触摸屏、数字一体机等数字化、智能化展示手段,让游客从历史变迁、儒家文化、红色文化、非遗文化等各方面,沉浸式地系统了解衡水的水脉、学脉、红色血脉、历史文脉等。这是新近开放、位于衡水湖景区鸭鸭乐园旁的衡水历史文化博览馆。 衡水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冀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从旧石器时代延续至今,不断与其他文化相融合,诞生了诸多颇具影响力的子文化,如燕赵文化、京津文化等。“在衡水湖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中,我们对博览馆、碧水湾码头、冀州古城遗址公园、冀州镇北岳家庄村等地进行了升级改造;对冀州古城遗址重点区段进行保护、展示和利用,形成集遗址保护、科学展示、研学、教育于一体的古城遗址公园,以此增强景区文化支撑。” 同时,借助现代化科技与多媒体体感互动设备,在衡水市历史文化博览馆、冀州博览馆立体化展示衡水的董子文化、汉文化、古冀州文化等历史文化资源,实现衡水文化的全景呈现,并以传统文化引导旅游产品的打造,陆续开发了内画、毛笔、剪纸、年画、衡水老白干、裘皮制品、田园棉等文创和旅游商品,带动旅游消费,打造旅游“后备箱”工程。 “依托良好的生态和文化底色,衡水湖景区将构建集研学游、体育游、生态游、城市游、乡村游、文化游等于一体的大衡水湖旅游格局,生态环境将更加优美、基础设施建设将更加完备、智慧化服务将全面普及、现代文旅产业体系将全面建立,文旅综合效能将全面凸显。”该负责人表示。

  

关键词:衡水湖,鸟类,衡水市,生态保护责任编辑:李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