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新媒体集团  主办
当前位置: 湖城论道

天蓝地绿水更清——衡水市阔步迈向生态宜居美丽湖城工作纪实

来源: 衡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作者:
2021-03-12 09:13:03
分享:

  鸟儿在湖水边悠闲觅食;人们在蓝天下畅快呼吸;路边、田野,挺拔的树木成方成网……衡水正一步一脚印,阔步迈向生态宜居美丽湖城。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近年来,衡水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让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人民生活更美好。

  精准发力 留住更多蓝天白云

  近日,河北省生态环境厅对全省11个设区市2020年优良天数和2015年优良天数进行了统计和对比,“十三五”时期,衡水市优良天气由120天增加到238天,增加天数居全省首位。

  亮眼的成绩背后,是一场痛下决心、铁腕治污的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

  衡水市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双主任”的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出台了史上最严的“1+27”系列文件,深入实施清洁取暖、电厂及燃煤锅炉改造、清洁降尘、挥发性有机物(VOCs)整治、工业达标、控车减油、面源治理、科技治霾八个攻坚行动,每周一会强力推动大气污染防治。

  这几年,衡水在环保领域写就了多个全国、全省“率先”——

  在全国率先开展化工行业VOCs排查整治,为VOCs环境管理提供了有效技术手段;

  在全国率先实施冬春季公交车免费乘坐政策;

  在全省率先建成秸秆焚烧高空瞭望系统,实现对8815平方公里范围内的秸秆焚烧全方位、无缝隙监控;

  在全省率先编制完成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环境准入清单“三线一单”,以环境污染治理倒逼产业转型升级……

  这几年,针对污染产生的根源,衡水市治本攻坚、重点突破——

  入选第一批北方地区清洁取暖试点城市,实现全市域35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清零;

  主城区134个建筑工地全面落实扬尘治理措施,道路机械化清扫保洁范围由50平方公里扩大到100平方公里;

  对全市5013家涉气工业企业实行“一厂一策”精细化减排,停限产减排措施细化到每个企业、每个工序,并确定23家减排标杆企业……

  一系列有力举措,带来了衡水的“环境之变”,不仅率先摘掉了“全国后十”的黑帽子,更连年走在前列——2018年,全市空气质量改善率居全省第一,被国务院办公厅发文表彰;2019年,超额完成省定目标;2020年,全市达标天数238天,较2019年增加38天。醉人的“衡水蓝”成为越来越多市民朋友圈的“常驻客”。

  科学治理 呵护一城碧波秀水

  迎着晨光,在滏阳河边漫步、赏景;沐着斜阳,到村内的坑塘边“杀”一局象棋。或者,利用周六日,去京南第一湖——衡水湖,于碧波秀水之中,放松一下忙碌了一周的身心。衡水,从城市到乡村,悠悠清水,滋润着百姓的日常生活。

  衡水,伴水而生,因水而兴。让潺潺清水长流,是全市人民的心愿,也是绿色发展的需要。近年来,从滏阳河市区段环境整治项目到着力改善滹沱河、清凉江等补水河道水生态环境,从消灭黑臭到水质变清,从生态补偿到生态修复,衡水大地水环境污染治理的脚步,一刻也不曾停歇。

  强化排污口治理。建立入河排污口动态管理名录,组织各县市区对潴龙河、滏阳河、滹沱河、衡水湖及120条河流的入河排污口开展拉网式排查,对各类非法排污口分类整治,严禁污水直排入河。

  守护好衡水湖“一盆清水”。下大力搬迁了周边413家企业、作坊,拆除了60万平方米沿湖各类建筑,封堵了所有入湖排污口,一次性全部取缔了1.38万亩网箱、拦网,收割蒲草20万平方米、清除淤泥80万立方米,在环湖周边增加生态涵养林1万亩,实施引黄、引卫等跨流域调水工程。同时,将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及实验区中对生态有重要影响的32个村庄1.8万人进行生态搬迁,分两期5年完成,最大限度减少人类活动对衡水湖保护区的影响。

  打响黑臭水体“清零战”。对建成区原有9处黑臭水体进行全面整治,扎实做好污水管网连通、河道淤泥治理、河渠生态修复等工作,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达到100%。

  消除农村纳污坑塘。按照“全面排查、全面整治、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合力攻坚”的总体思路,全域治理农村坑塘,做到“整治一个,销号一个”,全市农村纳污坑塘实现“动态清零”。

  一套治水“组合拳”让衡水市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10个国省考断面水质全部达标,劣V类水体全部消除。不仅市民乐享水清岸绿,鸟儿们也争相飞来。去年秋冬季,抵达衡水湖的候鸟数量创近年来同期新高,刷新了来衡候鸟数量的纪录。

  综合施策 绘好高质量发展“生态底色”

  “再不用拧着鼻子过,也不担心种出的粮食不能吃了。”说起已完工的冀州区农田污染治理与修复项目,该区南午村镇吴家吕村村民们高兴不已。

  这是衡水市首例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项目,位于吴家吕村东北区域。因周边外排污水流经积淤地块,涉及农田和沟渠坑塘地表层附着及浅层积存大量氰化物结晶物,现场散发刺鼻恶臭气味,对附近人畜农田作物造成较大污染和安全隐患。

  为让老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衡水市加大土壤修复项目推进力度,建立了从立项、招投标、项目实施等各个环节,权责统一、科学合理、公开透明的管理机制,推进项目保质保量完成,彻底解决了该地长达30余年的氰化物土壤污染问题,从根本上消除了土壤污染隐患和安全隐患。

  这是衡水市重拳推进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衡水市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强化风险管控、综合施策,推进全市土壤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完成384家土壤污染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基础信息调查、风险筛查工作;

  持续推动医疗废物监管工作,实现了全市范围内医疗废物收集全覆盖;

  大力推进村庄生活污水治理和生活污水管控,武邑县治理模式被农业农村部、国家卫健委、生态环境部遴选为典型模式之一;

  推进加油站地下油罐防渗改造工作,全面完成505家加油站点、共计1769个埋地油罐改造任务。

  土要净,地也要绿。近年来,衡水市持续大规模开展国土绿化,以林业园区建设、绿美廊道建设、环湖环城绿化、乡镇村庄绿化、农田林网建设等工程为重点,着力构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去年底全市又打响了环湖绿化大会战,计划利用两年时间完成绿化面积3.15万亩,把衡水湖打造成城市会客厅。

  致力于让居民“开窗有景,出门见绿”,衡水市按照“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要求,大力推进公园游园建设,先后谋划了植物园、颖达公园、宝云公园、滏东公园、丰收渠带状公园、园博园、康泰游园及人民公园改造提升等公园游园建设项目,目前市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已超过12平方米。

  春涌碧波,夏覆浓荫,秋品鲜果,冬观群鸟。衡水,这座曾荣膺全国“十大幸福城市”的生态湖城,正成为令人向往的生活“新福地”。

关键词:衡水市,生态宜居,美丽湖城,工作纪实责任编辑:李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