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新媒体集团  主办
当前位置: 视频

【脱贫“冀”忆 】民间实物故事 | “扶贫日历”见证助农“拔穷根”

来源: 长城网  作者:张梅胜 张千
2020-10-13 15:24:00
分享:

  长城网记者王永宏 张梅胜 张千

  实物:

  李双星的“扶贫日历”  

  故事:

  李双星,衡水市扶贫和农业开发办公室党组副书记、副主任。2002年从事扶贫工作以来,李双星就有个习惯:每天坚持在日历本上记录工作。一摞摞泛黄的日历本,记载着他18年的扶贫工作。

  在李双星的世界里,时间好像从来都不够用。一年365天,不论刮风下雨、酷暑严寒,他或深入到贫困群众的田间地头,或接待贫困乡村干部群众;白天有做不完的事,晚上还要到贫困村讲学授课。他十几年如一日,坚持扎根扶贫一线,带领贫困群众“拔穷根”“摘穷帽”,被农民群众亲切地称为“李扶贫”。

  多年来,李双星先后被评为“中国扶贫开发典型人物”“全省作风建设十佳典型人物”“百姓喜爱的好官”“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李双星的“扶贫日历”。长城网记者 张梅胜 摄

李双星(右一)在阜城县西瓜育苗基地查看育苗情况。资料图

  讲述者:

  衡水市扶贫和农业开发办公室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李双星

  我叫李双星,是衡水市扶贫和农业开发办公室党组副书记、副主任。2002年4月我来到阜城县扶贫办,到目前为止从事扶贫开发工作18个年头。

李双星(右一)指导贫困人口动态调整工作。资料图

  我有一个习惯就是把每天的工作内容写到每页日历上,这些日历就是我18年扶贫工作最好的见证。通过这十几本日历,就能把我整个的扶贫历程全部展现出来。

  民生是最大的政治,我认为通过产业使农民增收就是民生,这也体现了我们党的基层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就是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这些日历本记录的内容主要也是围绕产业扶贫,比如2007年6月15日漫河乡的西瓜节,西瓜丰收了,每年我们搞一个西瓜节,为了吸引全国各地的客户抢购下订单;当时的贫困村——漫河乡许家铺村,通过设施瓜菜扶贫产业,户均存款超百万的达一半以上,这个村再没有一个贫困户发生,如今都整体搬迁到新居电梯楼房,真正实现了脱贫路上不让一个人掉队。

李双星(右一)在阜城县张家桥村冬桃种植基地指导贫困户管理冬桃。长城网记者 张梅胜 摄  

李双星(右)教授辣椒种植知识。长城网记者 张梅胜 摄

  西瓜产业成功以后,解决了有劳动力的贫困家庭全部脱贫。后期我们开始探讨黄桃、大豆、高粱、辣椒、金银花、玫瑰花、中药材等一系列适合没有劳动力的贫困农民在露地种植的农作物。

  别看小小的一个日历,能体现出好多日常我们注意不到的细节。比如每个产业做了多少年、从哪一年成功做的哪个产品、达到了多大面积、哪一天包括晚上我在哪个村开会,又比如来到衡水市扶贫办,哪一天我去了哪个县推广产业,我都能通过一一翻阅日历回想起当时的工作场景。

李双星(中)在云农现代农业园区查看玫瑰花种植情况。长城网记者 张梅胜 摄  

  现在我负责全市的产业扶贫工作,工作量是大了,但是我觉得我的舞台更大了。原来是在阜城县推广产业,现在可以在衡水市的13个县市区全面推广。今年3月16日,我在故城县开展产业培训;4月10日,在枣强县开始种植金银花……这个月,全市将推广“三花两红”(即玫瑰花、金银花、油菜花、红辣椒、红高粱)的产业扶贫模式。到11月份,真正切合实际的、适合衡水本地产业发展模式的成果将会展现出来。我们的产业扶贫有措施、有成效,将彻底实现防返贫,确保如期完成好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最终达到乡村振兴。

  目前来讲,做产业已经成为我个人的一种兴趣。不计较累与不累,只要是老百姓增收了,我比他们还高兴,这也是我的一种家乡情怀。今后我还是要围绕乡村振兴,把产业做大做强,努力打造衡水市农产品在全国叫得响的品牌,我相信我的目标能够实现,也一定能够实现!

  这些日历记录了我整个从事扶贫工作特别是产业扶贫的工作历程,这里边包含着酸甜苦辣,但是我感觉更多的还是成果,通过产业扶贫,农民得到增收,百姓达到了脱真贫、真脱贫。

关键词:脱贫“冀”忆 ,民间实物故事,李双星,扶贫日历责任编辑:李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