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新媒体集团  主办
当前位置: 教育

开学了 别让近视跟着“升级”​

来源: 光明日报  作者:
2019-09-03 11:01:00
分享:

开学了 别让近视跟着“升级”

  据统计,目前我国近视患者达6亿,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第一。高中生和大学生的近视率均已超过七成并逐年上升,小学生的近视率也接近40%。专家强调,近视防控是国家战略,需要全民行动。

  9月1日,全国迎来了开学季,在新学年的开始,专家提醒,一定要注意保护好视力,在年级升上去的同时,千万别让近视跟着“升级”。

近视防控牢记“一减一加”和“三个一”

瞿佳(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院长)

  很多人会发现,如今身边的“小眼镜”越来越多。不仅仅是中小学生,很多幼儿园的孩子,竟然早早加入到“近视大军”中。以前,农村孩子的近视率比城市孩子低,但现在,农村孩子的近视率也在不断增长。究其原因不难发现,各种电子产品的使用,不科学用眼等,都使得近视发生率不断攀升。这一现状如果不能得到遏制,后果非常严重。我认为,防控儿童及青少年近视,仅靠自觉自律远远不够,当务之急是全社会要群策群力,拿出有效的综合防治方案和措施,明确学校、家庭、政府、企业等各方面责任,形成多方合力。同时提醒广大儿童和青少年以及孩子们的家长,要从改变学习和生活的小习惯开始,做好近视防控。可记住近视防控的两个关键,即“一减一加”和“三个一”:所谓“一减一加”,就是减少近距离学习,包括阅读、书写的时间和强度;增加户外活动的时间。同时,在学习过程中,还应遵循“三个一”,也就是“一尺一寸一拳”。“一尺”指眼睛要离课本一尺;“一寸”指握笔手指离笔尖约一寸;“一拳”指看书写字时胸口离书桌一拳。另外,每连续看书30分钟就要停下来远望,同时还要减少看电子产品的时间。

完善儿童青少年近视情况的“本底数据”

吕帆(温州医科大学党委书记)

  2018年,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8部门联合印发了《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将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上升为国家战略。近一年来,该战略深入人心,通过政府、学校、家庭、医疗机构和学生等五方协同,国家有关青少年近视防控的战略和措施正以非常有效的方式渗透到各个方面。教育教学相关措施也层层传递,诸多学校都已经开始付之行动,比如增加户外活动减少学业负担等。与此同时,近视防控工作基础不断夯实,各地通过抽查或普查方式对中小学开展近视检测,形成儿童青少年近视发生的“本底数据”。@需要强调的是,“本底数据”非常重要,它是评价防控工作是否有效的重要依据,也是研究近视发生发展规律的重要科学指标。这项工作看上去简单,实际上却非常艰巨,因为我国有2.7亿在校学生,如果没有政府支持和多部门合作,这一步是很难完成的。温州市在很短时间内完成全市106万中小学生的近视普查,为国家近视防控工作提供借鉴经验。@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既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又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作为专业人员,要将科普作为重要抓手,把眼健康和近视科学研究,以深入浅出和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家长和孩子欣然接受,并将科学的眼健康和近视防控理念付诸近视防控行动之中。

高度近视的危害不仅仅是眼镜片厚度增加

赵明威(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与眼视光中心主任)

  近视不仅是屈光状态的异常,进展到一定阶段还会伴发器质性改变,如白内障、斜视、弱视,甚至视网膜脱离、黄斑劈裂、黄斑裂孔等,造成严重视功能损伤,不仅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还会限制患者职业选择。所以,千万不要让孩子的近视进展为高度近视。@需要强调的是,中低度近视并不可怕,佩戴合适的眼镜就可以了,但高度近视的危害,并不只是眼镜片厚度的增加,而是高度近视会导致眼轴不断拉长,随之视网膜慢慢变薄了甚至还会拉破,眼底也会缺血,整个眼睛结构被破坏。所以从防控的角度,我们需要考虑的是,怎么能不要让孩子的普通近视发展成为病理性近视、高度近视。我认为,儿童近视防治核心是“不加重”。除了加强户外运动,减少不良用眼等,还可使用角膜塑形眼镜来延缓近视加重。角膜塑形镜能有效延缓青少年近视的进展,这在全世界范围内已经有共识,但目前的困窘之处恰恰是,眼科医生决定不了患者戴什么眼镜,别说角膜塑形镜不能进医院,就连普通的眼镜也不能进医院。这种情况使得角膜塑形镜市场鱼龙混杂,在标准、质控、数据普查上仍有难度,专业眼科医生无法更好地参与近视防控。

AI有望大大提升眼科医疗水平和诊疗效率

王雁(天津市眼科医院副院长)

  当前,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不断发展,其在眼科学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多。@青少年近视防控人群大、数据多、涉及面广,AI辅助可实现更有效的数据管理与分析,深度挖掘近视发生发展内在规律;AI的大数据储存功能有利于“经验积累”,对于儿童青少年近视的诊疗也有重要辅助作用。@当前,屈光不正已成为我国甚至全球共同面对的问题,寻求安全有效的视觉矫正方法也越来越多受到关注,而人工智能的出现和应用,或许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人工智能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及发展速度之快,既是意料之中更是意料之外。AI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但相信AI的出现,不但不会取代人反而会使得人类更加进步。医学人工智能也将不再仅局限于图像诊断、远程医疗,而是进入新的阶段——平行智能。借助不断强大的AI技术和不断更新的理论,实现真正的人机交互,精准治疗,可以使得某些复杂的眼科问题,得到部分解决并有所突破,AI技术在医疗领域会越来越有价值。在不久的将来,必将会大大提升眼科医疗水平和诊疗效率,最终实现精准的个性化的医疗服务,造福于人类。@近两年,我们的团队在人工智能与眼科学结合应用方面积极探索,并取得了初步成果。对于屈光不正和视觉矫正领域面临的挑战,借助信息化和智能化构建,以及科学探索与人工智能的有机结合等,有望得到解决。

延伸阅读

“宅娃”多近视五维度发力保护视力

  目前科学研究已经证实,儿童持续近距离用眼和户外活动时长不够等行为因素,是造成近视的决定性因素。前不久,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联合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视光学组发布了《中国青少年用眼行为大数据报告》。根据调查报告不难发现,现在很多孩子都喜欢宅在家里,长时间玩手机以及玩各类的电子产品,从而导致孩子近视甚至高度近视高发。

  据了解,这份报告的数据采集历时两年,采集范围覆盖全国多地,采集了超过1.8亿条来自22911名6-17岁学龄儿童青少年的真实数据。该报告从五大维度科学防控近视展开,为我国乃至全球近视防控领域提供了参考。《中国青少年用眼行为大数据报告》显示,目前仅有45.4%的学生用眼距离大于一尺,28.3%的学生用眼距离甚至低于20厘米;83.2%的学生单次连续近距离用眼时长超过40分钟,其中超过120分钟的占到53.5%;随着年龄的变化,仅有6-9岁的学生每天户外活动时长达到1小时,10-17岁的学生活动时长均不足1小时,且年龄层越大,户外活动时长越少。标准用眼角度为±5°以内,即保持上半身直立、目光直视的正确坐姿,但多数学生在1天的用眼行为中,98.3%的时间都是歪斜着、躺着、侧头等不标准角度的用眼;33.7%的学生在环境光照不足200lux下用眼,标准用眼光照环境是室内除房间正常光源外,还需补充一个台灯光源,否则容易造成眼睛的负担。

  针对如此严峻的视觉健康形势,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教授杨智宽强调,科学的近视防控需要从五个维度发力,即用眼距离、用眼时长、户外日照时长、用眼角度和阅读环境光照。每一个维度都很重要,缺一不可。仅仅是单一维度的达标,并不能有效达到近视防控的目的。家长也要多干预孩子的用眼行为,培养孩子良好的用眼习惯。一旦发现孩子出现近视的情况后,家长要有高度的重视感,要及时治疗,以免诱发一系列危害。

关键词:开学,近视,“升级”​责任编辑:胡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