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为进一步做实做细监督职责,打通监督“最后一公里”,枣强县纪委监委创新方式,多措并举,强化“三个监督”密织村级监督网,提升监督实效。
补齐短板,做实做细强化日常监督。针对基层监督对象人员多、范围广监督难的问题,从健全村级“两档案”入手,做实做细“日常监督”。两档案:即建立村级基本底数档案。本着底数清、情况明的原则,由乡镇纪委建立村级基本底数台账。台账包括基本村情、村“两委”人员配备、工作分工、“三资”情况、工资表、通讯表以及村组织奖励和受处分等情况。实行一村一账,专人管理。建立村干部个人廉政档案。由镇纪委建立村“两委”班子负责人廉政档案,把村“两委”负责人的基本情况、家庭情况、受处分和奖励情况等纳入廉政档案,同时把村干部受谈话函询情况、初核立案情况写入个人档案。实行一人一档,专人管理。在此基础上,建立村“两委”班子负责人个人事项报告制度。村“两委”班子负责人对操办婚庆事宜、操办丧葬事宜等事项备案报告。
畅通渠道,“互联网+”强化村务监督。探索建立高效、便捷、互动性强的“阳光村务”微信群,村干部通过“微信群”公开村务接受监督,打造指尖上的“监督平台”。建好平台。按照“一村一群”“一户一人”和“试点推进”的原则,由乡镇纪委督导在部分村建立“阳光村务”微信群。群主由村“两委”负责人担任,群成员包括乡镇纪委联系人员1人、每户村民至少1人、村“两委”全体干部、村民代表、村监委成员、包村干部、驻村扶贫干部等。规范运行。要求各村在日常村务公开的基础上,要在群内公开,一般一个季度不低于一次。对于村内的资金使用、重大事项、扶贫政策、低保评审、大气污染防治、粮补、社保等群众关心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村务,要在群内及时公示、一事一公示,接受监督。严格管理。为提升“阳光村务群”运行实效,各村“两委”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严格管理,及时关注微信群运行情况,确保村务公开及时到位。各乡镇纪委建立“阳光村务群”台账,及时开展监督督导工作。县纪委监委联乡监察室对微信群村务公开情况开展不定期抽查,确保工作实效。截至目前,全县共建立“阳光村务”微信群试点村51个,进群人数7237人,公开各类村务31次,通过微信群接受群众解答和咨询23件。
抓早抓小,创新形式强化“贴身”监督。针对村级监督力量薄弱的问题,探索建立村级“廉政专干”队伍,对基层党员干部和重大事项实行“近身监督”。组队伍。在全县11个乡镇成立廉政工作队,在553个村分别设立“廉政专干”1名,廉政工作队长由乡镇纪委书记兼任,对村党员干部和重要事项进行报备监督。重实效。各村“廉政专干”实行“月报”制度,每月25日前将本地和村内的重大事项、问题线索等上报到乡镇纪委。乡镇纪委月底前对重大事项风险防控、问题线索、监督督导等5类台账进行梳理,综合分析研判,筛选出有廉政风险点的重大事项和问题线索,通过廉政提醒、跟踪监督、线索处置等形式开展监督,对严重的问题线索移交到县纪委监委处置。抓规范,该县纪委监委成立了县廉政工作中心,负责监督管理各乡镇廉政工作队的日常运转。出台了《廉政工作队日常管理办法》等7项管理制度,明确乡镇廉政工作队监督村务运行、“微腐败”等7类21项职责任务,为工作开展提供有力保障。该县自设立“廉政专干”以来,已对全县93个村125个有廉政风险点的重大事项进行了事前提醒和跟踪监督,收集各类问题线索41条,有效防止了违纪违法问题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