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人们唱起“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就想起了美丽的内蒙古大草原。而素有“草原明珠”美誉的便是锡林浩特市,这里被称为“中国马都”,还有“锡市八景”,宛如八粒璀璨的珍珠共同汇成了锡林浩特这颗耀眼的明珠。这八景即:灰腾草原、锡林九曲、平台落日、沙海疏林、古刹贝子、民俗浩特、查干敖包、锡林余韵。锡林浩特市特殊教育学校就坐落在这座充满生机的新兴城市中。
锡林浩特市特殊教育学校成立于1986年,是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仅有的一所对听障、智障、视障、自闭症等多种残障儿童、少年实施教育、康复及职业教育的公办寄宿制学校。学校现占地24737平方米,建筑面积10699平方米,学校配有多感官训练室、运动康复训练室、沙画工作室等20多个教学及康复训练功能室,校园内还设有生态劳动实践区、户外感统训练区、文化长廊休闲区等,为各类残障学生提供了一个满足特殊教育需求的舒适、温馨的校园环境。30年间,它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美丽的草原为特殊教育群体送去了福祉,赢得了人们的广泛赞誉——
构建多元课程体系
满足多元发展需求
近年来,锡林浩特市特殊教育学校以“创建特色教育,构筑和谐校园”的办学理念,为满足特殊教育群体的需求探索了崭新的发展之路。学校基于自身特点和学生发展需求,建构了由基础课程、康复训练课程、兴趣课程和技能课程组成的四位一体的丰富多彩、结构多元化的课程结构体系。
多元课程体系具有四大特点,即国家课程校本化、技能课程需求化、兴趣课程特色化、康复课程个别化。学校领导班子认为,以学生的需求为核心,就要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开设相关劳动实践类技能课程,主要包括汽车美容、餐具清洗、工艺美术等技能性课程。还要以学生的兴趣为导向,开设创客机器人、管乐、计算机、舞蹈等兴趣课程。只有这样,才能使特殊教育群体得到幸福和谐的发展。
为了挖掘民族文化资源,学校先后开设了包括民族工艺、沙嘠、沙画等兴趣课程,尤其是运动康复课、精细动作训练课、感统训练课、语言绘本训练课等康复训练课程,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创新多元评价策略
引领课程多元发展
锡林浩特市特殊教育学校的另一显著特色是:建立完善的课程实施保障体系,全面提升课程的实效性和学生培养的有效性,为每一名学生送去健康与幸福,鼎力办好人民满意的特殊教育。
面对特殊教育群体,学校精心成立了课程领导小组和课程实施小组。校长亲自挂帅、分管校长总负责,课程实施小组由各教研组长组成,主要负责具体落实课程实施,及时总结教师在实践中的成功经验,形成“环环相扣”和“人人关爱”的教育与康复的育人新体系。
为确保特殊教育的全面落实,学校要求每位教师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反思、有总结。教导处定期对教师备课与上课进行检查。学校每月召开一次研讨会,确保校本课程的教学实施效果。为此,学校对校本课程进行多元化评价,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自主评价与互相评价相结合,引领特殊教育实现了多元化发展。
打造多元特色品牌
实现多元教育创新
总结锡林浩特市特殊教育学校的经验,主要体现在校本课程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打造了学校的特色教学模式。学校校本课程有班级教学、小组教学、个别教学、特殊护理、倍加关爱和家长跟教等多种形式。这一创新模式,让发展不平衡的学生获得了更多适性的教育、康复和发展,真正把个别化教育变成了幸福的课堂。如:沙嘎游戏活动,大课间体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每年一度的艺术节、助残日活动等,都将校本课程有机结合在一起,在寓教于乐的活动中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如今,锡林浩特市特殊教育学校创新的特色化课程体系,为残障学生提供了优质的教育资源,为每一名特殊孩子的健康成长带来了福祉。它就像草原上的雄鹰一样,在特殊教育学校领导、教师、家长和学生的融融真情中,茁壮成长、展翅飞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