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新媒体集团  主办
当前位置: 视频

【扶贫路上的电商节】看“小”手套如何掀起“大”狂欢

来源: 长城网  作者:闫思宇
2018-11-12 09:20:21
分享:

  

  长城网11月11日讯(记者 闫思宇)一年一度的“双十一”购物狂欢节已经拉开帷幕,在这场电商盛宴的带动下,衡水市武强县的贫困户张立英也开始忙活了起来。

衡水市武强县吴沙洼村的电商平台。记者 闫思宇 摄

  张立英是武强县北代乡吴沙洼村人,前几年因为得了脑血栓腿脚行动不便,基本丧失了劳动能力,家里除了在外打工的丈夫能补贴两个正在上学孩子以外,日子过得紧紧巴巴,“贫困户”这三个字就像座大山一样压得她喘不上气来。

  今年9月份,张立英在村委会的帮助下来到了村就业扶贫车间,在手套加工厂干点零活儿,把一副副加工好的手套套在模具里正型对张立英来说不是什么难事。

吴沙洼村就业扶贫车间。记者 闫思宇 摄

  11月9号下午,记者来到张立英工作的车间时她正坐在地上,左手边堆满了还没正型的手套,右手边装好的手套码得整整齐齐。提起“双十一”购物狂欢节她并不陌生,“这两天天儿冷又赶上过这个节,货多,我得天天过来”,张立英停不下手里的活儿,一边套手套一边高兴地说道。

张立英正在加工手套。记者 闫思宇 摄

  据吴沙洼村党支部书记吴清涛介绍,像这样的扶贫车间全村一共有三个,“我们这个村做手套已经有40多年的历史了,只不过以前都是私人的小作坊。”2016年,武强县制定电商扶贫政策,成立了爱心就业扶贫车间,把手套制作的小作坊整合在了一起,雇佣村里的贫困户来车间打工,按件计费给贫困户发工资,再通过线上销售的方式扩展销路。

吴沙洼村党支部书记吴清涛接受记者采访。记者 闫思宇 摄

  “电商+扶贫”的模式给贫困户带来可观的收入,也壮大了村里的手套产业。

  “2016年‘双十一’期间我们公司某件单品的销售量在全网保持全国销量第一,每天销售一万多套不成问题”。吴沙洼村手套产业党支部书记葛万凯表示,贫困户来工厂打工降低了制作成本,让产品在价格上取得优势,无形之中又提高了销量,“2017年总销量比2016年提高了10%,目前来看预计今年全年总销量比2017年能提高50%,年收入有望达到80-100万!”葛万凯说道。

  销量上去了无论是对扶贫还是企业发展都是好事,对于今年的“双十一”购物狂欢节,葛万凯早就做好了准备。

葛万凯在车间里指导工人。记者 闫思宇 摄

  “‘双十一’对于电商来说确实是一次‘商业盛宴’,这几天订单比平时就多了4-5倍,所以今年我们无论是从人力还是财力上都加大了投入,全力保障打好这一‘仗’”,葛万凯笑着说。早在一个月前他就联系好运营团队修改了淘宝页面,制定优惠政策,物流方面也比往常多定了3、4辆货车,对于“双十一”增派的订单,葛万凯不得不再增加20多个人手加班加点,“没办法这几天订单太多,他们也是忙坏了”。

  正说着,葛万凯接到了物流公司打来的电话,随着赶紧跑到仓库准备发货,“一会货车来了得赶紧装货发走,不敢在这存货。”搬完货葛万凯擦了擦头上的汗对记者说道。

村民正在赶制手套。记者 闫思宇 摄

  如此红火的电商产业究竟能给贫困户带来多少福利呢?吴沙洼村党支部书记吴清涛给记者算了一笔账。

  由于贫困户普遍文化程度不高,劳动水平有限,所以大部分参与手套的加工环节,“比如套一副手套4分钱,一天下来大概能挣40来块钱,一个月就是1200,一年收入也过万了”,这对于之前毫无经济来源的贫困户来说是一笔不菲的收入,而这仅仅是“副工”的工资。“副工”就是干一些最基础的工作,比如装袋,装里之类,操作机器的“机工”日均能拿到100-200元的收入,年收入能达到5万元以上。“原来全村有28户贫困户,现在除了两户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以外,其余26户均已通过电商脱贫。”

  依托本地特色开展的电商扶贫产业,让吴沙洼村的村民们也过了把“双十一”的“瘾”。在这场全民网购的狂欢中,越来越多像张力英这样的贫困户,在辛勤的忙碌中,眼里看到了脱贫致富的希望,心里有了对好日子的盼头......

关键词:双十一,电商扶贫,武强责任编辑:邢梅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