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新媒体集团  主办
当前位置: 图说衡水

2018年全国文物修复职业技能竞赛 衡水文物工作者张浩载誉而归

来源: 长城网  作者:张千 马顺
2018-10-31 09:41:13
分享:

代表河北参赛的衡水市文物修复工作者张浩(中)荣获“瓷器修复项目三等奖”。记者 马顺 摄

荣誉证书。记者 马顺 摄

  长城网衡水讯(记者 张千 通讯员 马顺)近日,“2018年全国文物修复职业技能竞赛”在山东曲阜开幕,来自各省市的111名专业文物修复技术人员齐聚曲阜,进行建国以来首次全国性的中国传统保护修复工艺的理论、实操比赛。经过激烈角逐,代表河北参赛的衡水市文物修复工作者张浩荣获“瓷器修复项目三等奖”。

  全国首届文物修复职业技能竞赛设置不可移动文物修复、可移动文物修复两大类别,分为古建筑清水砖墙修复、古建筑木构件修复、瓷器修复、书画文物修复四个项目。

  来自衡水市文物处的张浩参加了“瓷器修复”的竞赛,并在比赛中稳定发挥,荣获“瓷器修复项目三等奖”。今年37岁的张浩从业10余年,始终潜心钻研瓷器修复技艺。曾多次荣获“衡水市文物处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张浩告诉记者,能和全国同行同场竞技、交流手艺,机会十分难得,这既是对文物的保护和传承,更是对“工匠精神”内涵的追求。

  据了解,活动自今年5月启动以来,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积极响应,踊跃报名。经过严格遴选,111名选手参加竞赛,其中清水砖墙修复项目27人,木构件修复项目24人,瓷器修复项目30人,书画修复项目30人,他们是各省修复领域中的佼佼者。

  相关链接:

  改革开放以来,文物保护修复理念及与修复技术伴生的检测分析手段、材料研制技术等都发生了巨大的进步,但文物修复技术本身相较其他技术而言,并没有发生突飞猛进的变化。根据2015年开展的全国文物修复人员现状调研,由于文物修复技术本身“手工”操作为主的职业背景,长久以来从业制度及机制滞后,职业待遇偏低,人才队伍建设缓慢,进而造成文物保护修复专业人员严重不足的情况。参与调查的533家文博单位中,有92%的单位认为文物修复人员配备不足。与此相对应的,根据曾经的馆藏文物腐蚀调查,超过50%的馆藏文物存在不同程度的腐蚀损害,亟待修复。

  新时代呼唤“工匠精神”,提倡“工匠精神”,培养“能工巧匠”。2015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其中由国家文物局承担修订并纳入的文博行业职业有9个,文物修复师位列其中。国家文物局实施新时代文物人才建设工程,主导建立与各省级文物部门协调一致的培训体系,每年培训各类文博人才3000多名,并依托文博单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一批文博人才培训基地。

关键词:衡水文物工作者在全国首届文物修复职业技能竞赛上载誉而归责任编辑:邢梅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