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在线

我的良师益友

来源: 长城网   作者:柳洪昌 
2018-08-20 16:38:30
分享:

  上世纪七十年代,我有幸结识了地区棉机厂劳动模范战以传。那年,他25岁,温文尔雅、风华正茂。虽然我们交往只有短短6个多月,但友谊纯洁而真挚。他不嫌弃我这样一个只读过两年小学的半文盲,倾尽全力帮助我、教导我,引领我在青葱岁月里奋勇前行,令我受益终生。

  他是天津知青,父母亲都是天津拖拉机厂的工人。他经常骑自行车来单位找我,每次来了都会从布书包里掏出两三本书刊交给我,并嘱咐我:“一定要认真阅读啊!最好做笔记。”有时也抄写诗词送给我,如至今耳熟能详的《山村咏怀》:“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这般扳着手指数数,连带着汉字的量词和村野景致,引发了我读书的兴趣。还有李白的送别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四句看似叙事,可后两句中,送别者一直站到帆影都看不见了。不由得让人联想起这抒发的是怎样的深情厚谊啊!

  以传哥非常优秀,人也干净利落。我曾模仿他的一举一动,就连他的一些生活习惯,如不吸烟、不喝酒、爱干净,在他的影响下我也养成了这样的好习惯。

  以传哥在督促我读书学习的同时,自己也写了很多诗词和散文。每当写一首诗词或一篇散文,他都会来厂里与我分享。感觉他写的作品一篇比一篇好。尽管40多年过去了,但他作品中的经典段落,至今我仍然记忆犹新。如他写的《无法留住的岁月》一文中就有这样的美文:“生活中,因为日常的琐碎,事业的艰辛,使我们无暇旁顾。少年时对世界的好奇,青年时面对春花秋月而有的忧郁与憧憬,都随着岁月的流逝而逐渐褪色。那时,满脑子想的是如何尽快赶路,眺望着远处那可望而不可及的理想和目标。对于道路两旁的美丽风景,却没有时间欣赏”。

  1976年3月的一天傍晚,他又来厂里找我。与之前不同的是,他这次自行车的后货架上驮着一大摞书,足有20多本。他微笑着说:“小柳,告诉你一个大喜事,我已经办好了对调手续,明天我就回天津了。”他支上车撑,示意让我扶着车子,他腾出手解捆书的绳子,一边从后货架上搬书,一边又有些不舍地说:“这些书给你留下吧,你一定要坚持阅读。”面对此情此景,我是又惊又喜!惊的是以传哥回天津太突然了,一时间舍不得他走;喜的是他终于可以回天津了,可以回到父母身边。我兴奋地说:“以传哥,您在屋里坐一会儿,我给您打饭去。”却被他伸手拦住了,他说:“我能办成对调,心里非常高兴。今晚咱俩去饭店吃饭,也算为我庆贺了。”

  好!我答应着,急忙从褥子底下把仅有的17块钱装进裤兜里。心想,这顿饭一定要由我花钱。

  在车站饭店,以传哥点了一斤粮票的肉丝焖饼,两碗鸡蛋汤,我抢着交钱,却又一次被以传哥拦住了,他有些伤感地说:“小柳,咱俩弟兄一场,性情相近,实属不易。这顿饭一定要由我这当哥的来请!日后如果还有机会来衡水,你再尽地主之谊。”我争不过他。

  饭后,他再次鼓励我:“你已经是后备干部,重点培养对象,你一定要珍重,切不可辜负了自己的青春年华。”

  在之后的日子里,我盼着以传哥的来信。但40多年了——一直也没收到过以传哥的来信。然而,以传哥的教诲,我谨记在心。时刻珍惜有书可读的机会,自动、自发地学习,阅读了一些文学名著和历史书籍。并给自己拟定计划和目标,督促自己每周要写一篇论文、新诗、散文。虽然只有自己一个人看,但从那时一点一滴地打下了基础,使我日后在担任厂长,或书记时,开会讲话,向上级汇报工作,在全厂职工大会上作总结报告,都能得心应手。而这除了感谢党和领导多年的培养教育,更要感谢我的良师益友——以传哥赐予我的金玉良言:“只要坚持刻苦读书,就一定能适应今后的工作和生活的需要。”这教诲,令我受益终身。

关键词:良师益友,战以传责任编辑:王永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