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评论】8.6公里河道134个排污口,责任在哪儿
5月7日,生态环境部和住建部联合启动了2018年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环境保护专项行动。在广西南宁,督察人员巡河时发现,仅在8.6公里的河道上,就有134个直排口,周边众多的城中村,是污水的主要来源。这些地方没有污水处理管网支撑。目前,只能通过临时处理站处理。要想彻底解决,则涉及到拆迁、新建管网等方方面面。(5月22日央视财经) 城中村和老旧小区周边,存在上述情况较为普遍,也是许多城市共有的治理之“痛”。来自城中村的污水,当以居民生活废水为主。地下无处理管网,生活废水“出不去”,村民只能借河道直接排放。 这里的河道被污染,不同于一些企业非法排污造成的环境污染。按照相关规定,企业应在对污水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但企业为图省事和压缩成本,通过暗管等方式偷排,其行为已经涉嫌违法甚至犯罪。 从村民的角度看,其向河道直排生活废水,是因为没有可接入的污水处理管网,直排河道,实属无奈之举。而从政府的角度看,历史欠账,显而易见。这让村民怨声载道,也属正常。 这儿要追问一句:河道管理早就实行了河长制,河水黑臭成这样,河长哪去了?还好,当地村民没有忍心“邀环保局长下河游泳”,否则更尴尬。 在城镇化背景下,“城市包围农村”,成为许多城市扩张绕不开的一道坎。在此过程中,并未同步建设配套的污水处理等公共设施,而临时性的处理设施,或不堪重负,或时常“趴窝”,村民生活废水除了直排河道,别无选择。当淤泥越积越厚,水体黑臭,成为必然。 这样看,河道水体黑臭的主要责任在于地方政府。整治黑臭水体,实际上就是地方政府还清历史欠账。如果要算算账,这是前任欠账,继任还账。同时也警醒现任,既要全力还老账,又不给后任欠新账。既要重视城市主干道、招商引资等“显绩”,也要重视类似背街小巷、公共厕所、地下管网建设等“潜绩”。还要知道,“潜绩”欠账,往往需要加倍偿还。而在民意上的失分,更是难以估量。 原本清澈的河流,被黑臭水“攻陷”,在很大程度,折射的是地方政府工作的失职。整治黑臭水体,不能讲条件。下达的硬任务,也容不得“退货”。越是政府欠账形成的硬骨头,越是要下决心啃。这既时不我待,也责无旁贷。河道沿线居民,也应积极配合政府,共同建立起治理的长效机制。 等到河水清澈如初、“鱼翔浅底”时,若来一次市民和环保局长、水利局长、分管市长一起“下河游泳”,当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当然,也是黑臭水体整治最好的见证。(冷雨) |
关键词:河道,排污口,政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