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衡水冀州区北漳淮乡三合庄村:昔日“后进村” 今日“换新颜”
长城新媒体衡水12月28日讯(记者 张梅胜 通讯员 樊加伟 刘红梅 方永清)日前,记者来到衡水冀州区北漳淮乡三合庄村,恰逢村党支部书记姚双民带领施工队给村里的村民文化活动广场安装健身娱乐器材,各式各样的健身器材吸引了广大村民们纷纷前来“一睹真容”,“俺做梦也想不到村里的这一片垃圾场,竟然改造成了宽敞整洁的小广场,今后咱老百姓也可以和城里人一样,用高标准的器材健身啦,我们打心眼儿里为村干部们的付出致敬!”村民姚东亮望着正在安装的一个个崭新的健身器材,掩饰不住心中的喜悦……
冀州区北漳淮乡三合庄村的村民文化活动广场上正在安装健身娱乐器材。樊加伟供图
冀州区北漳淮乡三合庄村村党支部书记姚双民(右一)入户走访。樊加伟 供图 今年以来,冀州区北漳淮乡三合庄村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以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全域化美丽乡村建设为新的发展契机,紧紧依靠该村广大党员群众,攻坚克难、补齐短板,实现了一个后进村的“美丽蝶变”。三合庄村位于冀州区的西南角,是一个三县交界的边远村,多年来村里的各项民生事业发展严重滞后,村民们的幸福感普遍不高,成为亟待转化的“后进村”。今年年初,姚双民正式接任村里的党支部书记,上任伊始,姚双民便把村两委班子召集到一起,合计起来了“兴村大业”。姚双民说,要想让村里真正民心顺、人心齐,就必须‘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及所急’,真正为父老乡亲们谋幸福、干实事!经过村干部们反复讨论,最终决定从村民们反映最强烈的“出行难”问题入手。 原来,村里的主干街道和田间路多年来一直没有硬化,村民出行经常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对此村民意见很大。为了彻底改变村民的出行困境,姚双民一次次奔走于乡政府和国土局之间,积极争取上级国土改造项目和资金政策支持。今年10月,一条长3000米的崭新水泥路正式竣工,从此解决了困扰村民多年的出行难题!这几天,村里还在新修的公路沿线安装上了崭新的路灯、种植上了精品绿化带,绘制上了特色“文化墙”,并在村外新建了三个可回收的高标准垃圾池,三合庄村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成了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建设“模范村”。 除了出行环境的改善,村里的另一大可喜变化就是有了文化活动广场和健身休闲广场,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得到了极大的丰富。然而,当初的改造过程却着实费了一番功夫。原来,三合庄村有两片闲置的宅基地,由于多年无人居住,房屋倒塌废弃,逐渐成了村里的公共“垃圾场”,严重影响着村民的生活质量。为此,姚双民专门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民主协商“垃圾场”的处置问题,最终一致决定改造成村里的“小广场”。但很快问题来了,这两片闲置宅基地的房主们一时思想转不过弯儿来,不同意改造。姚双民便带领村干部一次次的给他们做工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终获得了房主们一致理解和支持,同意改造成村里的公共活动场所。“我这房子本来就想拆了,但总觉得自家的宅基地改造成村里的广场好像吃了亏”……“经过姚书记给俺苦口婆心的讲道理,我彻底想明白了,建好了广场,咱大家伙儿不是都能受益吗?”村民姚秀坤望着自家的废弃地改造成了宽敞平整的村民文化广场,爽朗地说。 姚双民说,要想干好村里的工作就必须紧紧依靠广大党员群众,充分调动广大村民们共同建设家乡的积极性。为此,三合庄村每月召开一次党员会议和村民代表大会,倾听百姓呼声、讨论民生实事。如今这个不成文的规定,已经成了村里雷打不动的“规矩”,每个月到了村里开会的日子,好多在城里打工的村民们都会赶回来“凑热闹”,村风正了、民心齐了,百姓的脸上个个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明年我们打算引进一个优质农业合作项目,通过土地托管的方式,把农民彻底从土地里解放出来,并通过发展乡村特色产业,让咱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谈到村里的未来发展,姚双民信心满满地说。 |
关键词:冀州区,三合庄村,昔日,今日,蝶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