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印记】茅子·厕所·卫生间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不懈推进“厕所革命”,努力补齐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短板。 作为农村人,对于“厕所革命”有十分真切的认识,我经历了从“茅子”到“厕所”再到“卫生间”的认识过程,这不是简单的名字变迁,而是思想认识的变迁,卫生意识的变迁,改革开放让我们群众生活幸福的变迁。 “茅子”的故事是臭味的故事。因为生在农村,所以“茅子”在我的记忆中,是臭味的故事。那时候的农村,茅坑与猪圈是相连的。蚊蝇孳生,臭气熏天。保持“茅子”干净的唯一办法,就是垫土。为何要茅坑与猪圈相连呢?为了积肥。由于化肥产业还不发达,农村没有化肥,主要靠粪肥。户户积肥,发展农业,这是必须的。当然,“茅子”也是农村不卫生的标志,是农村落后的标志。这种现象,一直延续到改革开放前。“茅子”在院子的角落卑微的站立着,虽然人人需要,但是,人人厌恶。甚至由此诞生出了一些歇后语,如,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 “厕所”的故事是进步的故事。改革开放之后,随着人们视野的拓展,生产力的极大解放,化肥产业的繁荣,不再需要户户积肥了。农村逐渐引进了“厕所”的概念,“茅子”也逐渐发生了变化。茅坑与猪圈相连的现象消失了。大多数农村的厕所改成了水冲的厕所。因为这时候,农村有了自来水,所以能够直接冲洗了。有专门的抽粪工具,机器一开,很快就能掏个干干净净。这时候的“厕所”已经不再卑微,而是有了自己的设计与构造,骄傲地成为院落的一道风景。当然,围绕“茅子”的文化也逐渐淡出人们的记忆。“厕所”的概念成为人们的共识。 “卫生间”的故事是文明的故事。党的十八大以来,大力发展旅游业,许多富裕起来的村民都出去旅游了,他们带回了许多新的理念。其中,“卫生间”这个词就是他们带回来的,而且,很快推广开来。人们总是对生活有更美好的需求,文明的,进步的,自然很快普及。这两年,我们村的一些村民都把“厕所”改叫“卫生间”了,有的农民修建了自己的楼房,楼房里要有“卫生间”;有的在城镇买了楼,当然也有“卫生间”,“卫生间”是“茅子”的升华,是“厕所”的华丽转身,它完成了从室外搬到室内的变迁,完成了从落后、肮脏到文明干净的转型。这个过程是物质丰富的过程,是精神丰富的过程,是人们的思想意识随着改革开放文明提升的过程。 从“茅子”到“厕所”,从“厕所”到“卫生间”,虽然只是称谓的变化,但是,却是生活的巨大变迁,思想的巨大改变,改革开放成果的一个生活标志。当然,各地的发展还不平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厕所问题不是小事情,是城乡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不但景区、城市要抓,农村也要抓,要把这项工作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具体工作来推进,努力补齐这块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笔者坚信,随着“厕所革命”的全面铺开,我们所有的农村居民必将走进“卫生间”时代。(殷建光) |
关键词:茅子,厕所,卫生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