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支架取栓术,可以紧急施救脑梗死患者
——衡水哈院介入科医生呼吁:居民要提高认识,正确选择治疗方案
颅内大动脉急性闭塞死亡率可达80%以上,以往采用静脉或动脉溶栓治疗,因血栓成份复杂,治疗时间长,血管再通率低,效果不理想,且应用溶栓药物增加了颅内出血的风险。 那么,哪种技术可以对症治疗,最大程度挽救患者生命呢? 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介入科医生表示,颅内动脉取栓术的应用明显的缩短了血管再通的治疗时间,扩大了治疗的时间窗,有效降低颅内大动脉急性闭塞的死亡率和致残率,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绿色治疗通道提供了又一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介入取栓后效果很明显 “这是两张造影图像,你可以看到,在实施取栓术之前,左侧血管完全闭塞,手术之后,左侧血管通畅了,脑部血管恢复血液供应。”在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介入科办公室,医生杨占辉指着电脑上的图像说。 “患者恢复情况怎么样?”记者问。 “应该说,恢复得还不错。” “如果不做取栓手术,后果会是怎样的?” “患者有可能死亡,即使看自己的造化‘挺’过来,也可能是植物人。” 记者和杨占辉谈论的这名患者老张是冀州人。这天突然右侧肢体瘫痪、昏迷1小时后由县里转到哈院急诊科就诊。借助于移动CT设备,医生迅速为老张做了头颅CT检查,颅内未见出血。经过神经内科和介入科医生会诊,考虑老张为颅内大动脉完全闭塞,而且闭塞段过长,常规静脉溶栓治疗很难奏效,应该立即实施颅内机械取栓。 在征得患者家属同意后,以介入科主任王树平为首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介入应急团队”立即到位,快速完成病情评估,并将老张立即送入导管室行全脑血管造影术。术中造影显示,左侧大脑内动脉末端闭塞,与术前诊断一致,于是进行了取栓术。取出第一块成形暗红色血栓,随后又取出第二块、第三块血栓……手术全程约两个小时。术后的几天里,老张意识逐渐清楚,言语恢复,上下肢可以自主活动。仅仅住院10天,患者就安全出院,回县里做康复治疗。对于这种脑大动脉闭塞患者而言,死亡率高达40%-60%,在如此短的住院期内恢复到这么好的状态,实属难得。 血管内放入支架捕获血栓 介入取栓手术为什么这么神奇?人体脑部的血管直径也就三四毫米,如何放入支架,又是如何捕获血栓的呢?医生杨占辉通过一个简短的视频向记者展示了这项神奇手术的过程。 视频中,一根细如发丝的导丝伸进了颅内的血管中,在先进的影像设备的引导下,直达脑部堵塞的动脉处,然后医生像穿电线管一样,将这根导丝套入微导管,再将导丝抽出来,顺着导管放入支架。支架像一只鱼网一样,将血栓牢牢捕入网中,顺着导管抽出体外。血栓被抽出后,血管里的血液如同开了闸门一样,立即畅通无阻。 早在2012年,哈院介入科就开展了颅内机械取栓术。这项技术又名Solitaire取栓支架术,它是目前国际最新技术,美国ASA协会及克利夫兰医学中心将其列入顶尖医疗创新技术名单,在国内也只有为数不多的医院开展。哈院介入科在十几年的介入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并时刻关注、学习、引进先进技术。 像哈院介入科这样一支训练有素的团队,半个小时就能完成颅内取栓手术。血管中最大能放入多大的支架? “只要是直径超过3毫米的血管,就可以放入回形针大小的支架。”手术当然也有风险,但风险越大,患者获益也越大。介入取栓技术能将患者的肢体功能和神经受到损害的程度、残疾的可能性都降到最低。 对待急性脑梗死不应迟疑 “以往我们遇到过很多患者家属,对于这项技术存在疑虑。前前后后考虑了很久,但考虑成熟再让医生实施手术的时候,往往已经错过了手术时间节点,患者只能通过输液来保守治疗,可想而知,预后非常差!”医生杨占辉遗憾的告诉记者。 “时间就是大脑”。大脑中一旦出现血栓,必须尽快去除,否则会致残、致死。通常,对于完全的脑梗死,单纯应用药物溶栓效果甚微,介入治疗技术不仅从疗效上优于药物溶栓,而且将去除栓子的“时间窗”从4.5小时延长到6至8小时,为挽救生命争得了宝贵的时间。 介入科主任王树平教授呼吁说:“支架取栓目前为中国卒中学会以最高级别推荐,是缺血性卒中治疗国内最新技术,必须依靠专门的医疗设备和有经验的神经介入医生,需要尽早诊断,尽早治疗。” 在哈院,医院开展的急性脑梗死的早期溶栓及介入取栓为脑血管病患者开辟了一条生命的绿色通道,形成了规范的脑血管病诊疗体系,提高了脑血管病的治愈率和危重症病人抢救成功率,有效降低了脑血管病的致死率和致残率。 |
关键词:颅内支架,脑梗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