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城网衡水频道欢迎您
县区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衡水频道 >> 教育

暑期将至,是否要送孩子到“音乐培训班”?
——访张家口学院音乐学院院长尤志国

来源: 长城网 作者:张世豪 2017-07-08 16:20:20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张家口学院音乐学院院长尤志国在第二届全国音乐教师教育学术研讨会上发言。
尤志国在给同学们上课。

  长城网张家口7月7日讯(记者张世豪)暑期将至,不少家长会将孩子送到音乐培训班学习,想让孩子们具备一定音乐素养,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

  不过,一些家长说“让孩子学点艺术,以后容易考个好大学”;一些孩子说“影视明星都能唱歌会跳舞,我也要像他们那样,很风光”;一些培训机构也打出广告“我们的培训班某某考上了某大学或取得xx成就”。

  近日,我们采访到了张家口学院音乐学院教授尤志国,听听他对“音乐教育”和“音乐培训班”等暑期家长和孩子关注的热点问题的看法,以增强家长和孩子的分辨能力。

  尤志国从1991年开始从事音乐教育,现任音乐学院院长。张家口学院音乐学院前身是始建于1952年的张家口艺术学校,先后培养了梅花奖、文华奖获得者李萍,全国青年歌手大赛一等奖、特等奖冯瑞丽等大批音乐专业人才。

  原因:提升素质、“拿文凭”的捷径、明星效应

  记者:尤教授,请您介绍家长送孩子参加培训的原因。

  尤志国:让孩子参加音乐培训班,我认为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第一,家长的确认识到了音乐文化的魅力。在春秋战国时期,先贤孔子就提出了“移风易俗,莫善于乐”的观点;在西方古希腊时期的柏拉图也提出“音乐具有陶冶情操、浇灌心灵的作用”。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则强调音乐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提升人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第二,一些家长把学习音乐当做孩子考学一门捷径,每年艺术类招生的文化科目分数线要比普通类招生的分数线低很多。这些人有一种心理,那就是学习音乐可以“考低分,拿好文凭”。

  第三,就是明星效应了。家长和孩子都看到明星们的光环,由此产生一种误区:通过音乐的路径成功(出名)的概率会更大一些。

  在我近三十年从事音乐教育的历程中,我遇到很多家长和学生,他们多是因为这几方面原因将孩子送入各种音乐培训班。

  目的:“拿文凭、应付考试”的音乐学习心态,不利于孩子成长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抱着不同的音乐学习目的会产生什么样结果?

  尤志国: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家长帮助孩子制定“职业发展”规划本来就无可厚非。但由于音乐艺术具有的特殊性又要求家长为孩子选择音乐培训班一定要慎重,一定要考虑送孩子进培训班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提升孩子的素质,还是为孩子将来有个好文凭、选个好职业?目的的不一样,手段就会不一样,结果就会不一样。

  以“拿文凭”为目的培训和学习为例。我遇到一些学生,他们在音乐类艺术考试中有优秀的表现,文化科目也有很好的成绩。但是一旦被高校录取并进入专业音乐学习后,他们往往缺乏后劲并很难跟得上。其主要原因在于,他们抱着“拿文凭、应付考试”的心态专门为艺术考试做准备,虽然考了高分,但是真正进入这个领域学习,就缺乏进一步深入学习的基础和能力。

  我个人认为,无论是从事什么职业,音乐是构成人们综合素质的一部分,并且支撑着人们的综合能力发展。古今中外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士,他们一般都具备较高的音乐素养。比如,爱因斯坦是一位物理学家,但他的钢琴和小提琴演奏的确是专业水平,他所创立的“相对论”理论,就是在音乐灵感的启发下诞生的。

  我们曾经有这样一个误区——“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学生除了学习书本知识外,其余涉猎的很少。现在的科学研究表明,音乐具有开发智力、启迪智慧、抚慰心灵的作用,学习音乐会使人们变得更加聪明,无论是对人文专业,还是理工类专业的学生,音乐对所从事工作专业素质的提升是有好处的。

  我们需要将孩子从事音乐专业和具备音乐素养区分开,以利于孩子成长。

  兴趣:送孩子进音乐培训班要尊重孩子的意愿

  记者:尤教授,请问:孩子学习音乐,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

  尤志国:我认为,如果想让孩子学习音乐,最重要的是孩子对音乐的兴趣,这是决定孩子能不能学成、能不能有所成就的重要原因。

  有这样一个案例:2000年,国家启动基础音乐教学改革,在《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制定过程中,对全国不同区域的中小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海口市一个小学生在问卷中写道“我非常喜欢音乐,但非常讨厌音乐课”。十多年过去,我还是记忆犹新。这件事情带给我很大的震动,这说明没有科学方法的引导,孩子虽然爱好音乐,但不能培养出学习音乐的兴趣,最后孩子可能还是不能学有所成,至少不能取得很大的成就。

  我们现在的教育多是应试教育,主要还是功利性的目的,至于孩子能否感到快乐,这是次要的事情。让孩子学习音乐,只有使他们体会到快乐,才能更好地学习音乐,甚至从事音乐事业。

  再举个例子,我有个学生叫王晓娟,曾获得央视“星光大道月冠军”。当不少学生被家长“押着”去学习音乐时,王晓娟却无论刮风下雨都骑着小单车找我学习声乐。这就是兴趣的力量。

  所以,我为孩子选择假期音乐培训班,要尽可能地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进行选择,尊重孩子的意愿。在这个前提下,要进一步了解音乐培训班的办学是否规范,管理、教学方法是否科学,师资是否专业等情况,还有和老师沟通,帮助孩子制定学习计划,探讨最佳学习方法,帮助孩子逐步建立学习音乐的兴趣。

  条件:不具备学习音乐条件的孩子学起来很痛苦

  记者:尤教授,如何去分辨孩子是否适合学习音乐?

  尤志国:我遇到一些学生,不具备学习音乐的自身条件,虽然报了班,虽然考上大学音乐专业,但无论是器乐还是声乐学习,都很困难,家长和孩子也都很痛苦。甚至,有的学到半途就退出了,浪费了大好的时光,也浪费了金钱(音乐类培训班、强化班一般收费是比较贵,而多数孩子在考试前多要参加此类班)。

  曾经有一个学生,他虽然考入了大学音乐专业,但是由于自身学习音乐先天条件不足,专业学习进度与其他同学差距很大,由于担心无法毕业而压力很大,一度产生退学的念头。后来在老师、同学及其父母的鼓励下坚持下来,但他时刻感受到的是学习音乐的痛苦。

  我有一个朋友,他缺乏学习音乐的基本条件,但经过高考音乐培训班的“规模生产”后顺利地进入高校学习音乐,毕业后也当了音乐老师,但音准、节奏等方面“先天不足”导致他的唱歌跑调,对音乐节奏把握不准,从事音乐教育后很痛苦,最后被所在单位调整为非音乐工作,最终改行了。这里面的代价是非常大的。

  音乐教育中特别注重学生的“乐感”,通过“乐感”可以简单判断一个人是否具备学习音乐的基本条件。比如有的孩子对音高的判断很准确,不经专业训练就能较准确地唱出音高或打出节奏,而有一些高考招进来的本科生不能特别准确地把握音高和节奏,经过一段专业的训练尽管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还是会感到吃力。从这个角度入手,能够在一定程度判断一个孩子是否适合学习音乐和从事音乐。

  一般而言,八岁以前是音乐启蒙的重要阶段,如果启蒙好了,产生的影响是正向的,如果不能很好地挖掘,孩子的先天的音乐素养就很容易枯竭。我遇到一些农村的孩子,他们特别热爱音乐,但由于在幼年时期(幼儿园)没有能够很好地接受音乐教育,他们的音乐才能也没有得到很好的挖掘,导致他们在后来的音乐学习中比较吃力。

关键词:音乐,培训班,张家口,音乐学院

责任编辑:邢梅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