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城网衡水频道欢迎您
县区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衡水频道 >> 教育

一路传承 沿着英雄的足迹奋进
——红色经典《寻找平山团》作者程雪莉访谈(三)

来源: 长城网 作者:商棠 刘延丽 刘澜澜 2017-06-19 10:47:55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西柏坡革命纪念馆。程雪莉 提供

  长城网6月19日讯(记者 商棠 刘延丽 刘澜澜)“《寻找平山团》是一本用脚板跑出来的作品,是一本用心智创作的史诗。平山团的精神,在今天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应该发扬光大!”重庆读者张仲全这样给程雪莉微信留言。

  《寻找平山团》由作家出版社和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后,旋即在社会引进强烈反响,短短一年多的时间,作品已经发行数万册。《人民日报》等国内各大媒体纷纷给予重头报道,一时间好评如潮。2017年6月,《寻找平山团》获得全国报告文学最高奖——徐迟报告文学奖。

  “读者和社会各界,给予了《寻找平山团》很高的评价,获得徐迟报告文学奖对于我来说更是一个激励。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个奖是颁给平山团的英雄们的,是颁给平山团精神的。”程雪莉对记者说。

  2015年9月20日,《寻找平山团》石家庄图书大厦读者见面会,现场签售3480册,出版两月加印三次,发行超过3万册,至今已经第五次印刷。 程雪莉 提供

    《寻找平山团》出版不久,中国作协、中国作家出版集团为新书举行了首发式,中国作协党组书记钱小芊、中国作协副主席何建明出席首发式。随后,中国作协、河北省委宣传部、河北省作协联合召开《寻找平山团》作品研讨会、河北出版传媒集团在石家庄图书大厦举办读者见面会等一系列活动,让《寻找平山团》的热度不断升级。石家庄市委宣传部、石家庄市文联、平山县委宣传部组织了书籍送老区、送部队、送企业活动,让更多的读者认识了“平山团”。

资料图:人民日报、文艺报整版报道《寻找平山团》。

  程雪莉说,在采写《寻找平山团》的过程中,最让她感动不已的,除了那些老战士们的故事,还有平山团精神的传承。特别是在平山,一代又一代的后来者不断赋于这种爱国主义精神新的内涵,不断创造出新的业绩。

  程雪莉清楚地记得一个细节,她在平山采访时,路过河渠村,忽然看见岭上建有一个陵园,听人说是为了纪念解放石家庄战役中牺牲在河渠后方医院的烈士们,是祖籍河渠村的贾雪阳将军募捐建设的。后来,程雪莉有机会采访了贾雪阳,了解到关于陵园更多的故事。1947年11月6日,解放石家庄战役打响,设在河渠村的战地医院收治了1000多名重伤员,由于当时医疗条件极为艰苦,其中110名战士牺牲了,老百姓就拆下门板把他们埋葬在村外的荒坡上。到了20世纪90年代,墓地野草凄凄,只剩下几块歪斜的墓牌,伴着烈士的忠魂。曾任解放军总参政治部副主任的贾雪阳少将回老家时,看到这幅情景,立志重修烈士墓,使其成为传承烈士遗志、弘扬烈士精神的地方。就像当年组建平山团一样,平山人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烈士陵园很快落成。“贾雪阳将军说的一句话,我现在记忆犹新。‘我们不能让任何一个为国尽忠的人遭到冷落’。”程雪莉告诉记者。

少先队员祭扫河渠烈士陵园。 程雪莉 提供

  秦文贵是新一代平山人的优秀代表。2009年,为迎接祖国60岁华诞,中宣部、中组部等11个部门联合评选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其中戎冠秀、秦文贵两位平山人入选,他们两个人的故事,可以说是伟大的爱国精神一脉相承的生动写照。秦文贵是平山县树石村人,他1982年大学毕业后,到我国海拔最高、环境最艰苦的青海油田工作,在那片戈壁荒漠里,他一干就是20多年。在美国、加拿大留学期间,他拒绝了国外公司的高薪挽留,毅然回到国内,报效自己的祖国。

  在平山县南甸镇,有个“十里钢城”——河北敬业集团,这是中国500强企业,连续多年列石家庄民营企业纳税第一名。“我采访敬业集团董事长李赶坡的时候,他很幽默地说,‘我是用平山团精神来经营企业的’。”程雪莉对记者说。这个企业的员工99%以上是平山子弟,李赶坡说,“这也是一支子弟兵”。就在短短的十几年前,“十里钢城”还是一片荒山秃岭。李赶坡率领2万多名平山儿女,在一片荒坡上建设了一个现代化的企业。

河北敬业集团精品钢材生产线。 程雪莉 提供

  “采写《寻找平山团》过程中,最让我感动和感恩的,还有我的良师益友张志平先生,他相当于是这本书的总策划者。当他知道我要着手写《寻找平山团》的时候,给我打电话说,‘有需要帮助的尽管说,这是我们共同的事业’。正像他说的那样,在很早之前,张志平早就是平山团精神的一位寻找者了。”程雪莉对记者说。

  张志平曾任河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河北省社科联党组书记等职,多年致力研究平山地方历史和红色文化。几十年来,他走遍了平山县713个行政村中的703个。每到一处,他总要走访老党员、老战士,抚摸残断墓碑,凭吊烈士,追寻、思考,为平山立传,为人民写史。张志平退休后投入到继续宣传弘扬平山革命历史的工作中,他组织策划拍摄了八集大型历史纪录片《平山记忆》,该片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社会反响强烈;接着,他筹划拍摄了《中山国记忆》,此片可望在年底制作完成;现在他又在筹划拍摄《移民记忆》,再现平山大移民的悲壮故事。“‘平山记忆三系列’,记述了平山先烈和前辈们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的不朽精神,让这种精神成为我们的永久财富和文化传承,是我几十年来最大的心愿。”张志平说。

  张志平还编著了《最忆西柏坡》《非凡岁月》《中山国——一个寻找回来的国家》《侵华日军平山雕堡群》等反映平山历史文化的书籍近20部,200多万字。正如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陈晋对张志平的评价:他压上一生做一件事。哪个国家,哪个民族不需要这样的人呢!

  “平山团”英雄们的故事不会老去,他们的精神历久弥新,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后来人,沿着英雄的足迹奋进……

  “我将不忘初心,继续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精品力作。”程雪莉对记者说。

  何建明(中国作协副主席):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说的那样,优秀的文学来自于作家的深入生活,艰苦创作的过程。程雪莉花几年时间,对一个事件和一群人物进行调查采访,其本身就是最直接深入生活的积极体现,是对文学精神的追求,也是产生好作品的根本途径。

  李一鸣(中国作协办公厅主任、评论家):《寻找平山团》作为纪实性文学作品,最引人动心之处,就在于作者在文学叙述语境中,为读者呈现了真实历史、真实人物的真实命运。是一个个传奇故事,更是一段段真实历史。

  梁鸿鹰(文艺报总编):一个人的写作,尤其生活在一个地区的作家的写作,是应该有自己的根,你首先要把自己土地上发生的事情搞清楚,更热爱脚下的土地,才能写出优秀的作品。这一点,程雪莉做到了。

  刘玉琴(人民日报海外版副总编):从这部作品中,我们可以深刻感知这一点,在那个特定的年代里,平山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本书选题选得好,题材重大。

    附:栗政华讲述哥哥栗政通的故事:《迟到57年的战地口信》(播音:刘澜澜)

[迟到57年的战地口信]

  结束语:

  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到平山县西柏坡参观学习时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历史是取好的营养剂。多重温这些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加很多正能量。”

  《寻找平山团》还原了平山团这支英雄部队的真实风貌,颂扬了英雄人物和普通百姓在民族危亡之际的精神境界,是对“平山团精神”一次系统书写和全面普及。程雪莉花几年时间,克服重重困难,完成55万字书稿的写作,体现了真正的文学精神和艺术追求,同样精神可嘉,让人感动。

  我们期待着更多的像《寻找平山团》一样,充满正能量,催人奋进的优秀文学作品涌现出来。

  相关链接:
    1、一路追寻 吟颂我心中英雄的“平山团”
  2、一路感动 点燃灵魂深处的浩然气
  
  联合推送:
    长城新媒体集团、中共河北省委党史研究室、河北省中山国文化研究会、爱平山网、中山国微信公众号

关键词:寻找平山团,图书,文化,爱国主义

责任编辑:邢梅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