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学院海归博士保护衡水湖事迹被央视报道
日前,央视《绿色中国·览夏篇》栏目,以《衡水湖:一湖清水,万顷碧波》为题,通过直播的形式报道了衡水学院海归博士武大勇通过衡水湖水生昆虫对衡水湖水质进行科学保护的事迹。
今年45岁的武大勇,在美国怀俄明大学攻读了昆虫学,获博士学位,2009年到衡水学院工作。武大勇说,是衡水湖深深吸引了他。昆虫多样性跟湿地植被多样性密切相关,植物多了,昆虫种类自然也就多了。衡水湖有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非常适合昆虫繁殖生长。从2009年开始,他带领着学生对衡水湖昆虫资源进行摸底调查,并采集标本、分类编目。为此,有时要钻进一人多高的芦苇荡,有时要下水,有时得爬树。武大勇介绍,现在很多国家都借助水生昆虫来调查水质。因为有些水生昆虫喜欢在水质好的地方繁殖生长,而有些则生活在水质差的地方。如出现摇蚊类水生昆虫的水域,大多是水生植物腐烂后、沉入水底形成腐殖质,造成水质富营养化。发现这类问题,他们就会及时向保护部门反馈,提出如何改变水质的建议。在武大勇看来,衡水湖是缺水地区难得的生态资源,需要用科学的数据去研究保护,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保住这一湖清水。
近年来,衡水学院拿出大量的科研资源服务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在衡水湖湿地保护研究上取得了丰硕成果,如《衡水湖湿地鸟类多样性研究》《衡水湖主要经济鱼类的生物学研究》《衡水湖生态环境现状分析及保护性对策研究》《衡水湖水质分析和微生物资源的调查研究》《衡水湖旅游资源的评价与开发研究》《衡水湖湿地生态系统综合恢复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等一系列课题,都是针对衡水湖湿地开展的专题研究。其中,许多成果已取得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像《衡水湖湖滨带植被恢复及植物景观生态学研究》项目对稳定衡水湖湿地生态系统,美化衡水湖沿岸,促进衡水湖生态旅游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衡水湖湿地公园建设运用该研究成果节约资金达900余万元;《外来植物黄顶菊的入侵风险性评估研究》项目确定了黄顶菊是严格禁止引入的物种或在野外释放的物种,课题成果被多次引用,在国内学界产生了一定影响。
|
关键词:衡水学院,海归博士,央视报道 |
责任编辑:邢梅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