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城网衡水频道欢迎您
县区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衡水频道 >> 社会

切勿盲目跟风 “高考保姆”不是助考“法宝”

来源: 长城网 作者:芦静 2016-06-04 09:59:43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导语:指导冲刺复习、陪考心理疏导……找个大学生来陪孩子度过高考季,这是继“状元餐”“高考房”高考出租“车”之外,今年申城高三家长助考新“法宝”。记者调查发现,这些大学生高考保姆,有的来自大学生家教群体、有的来自一些家政中介机构,一周薪酬2000至5000元。

  “高考保姆”不是助考良药

  大学生是高考过来人,他们有高考经验,懂得考生心理,可以在考前给学生加以心理疏导,他们往往也拥有足以应付高考的知识,可以辅导考生学习,这些都是“大学生高考保姆”的优势。

  但在我看来,“高考保姆”说到底,仍是家长临时加给孩子的一道“进补”。不管是“状元餐”“高考房”“高考出租车”,还是“大学生高考保姆”等等,都容易对考生造成“乱补”——不仅不能较好地减压,反倒可能加压,让考生无法及时“消化”,从而造成“营养不良”,增加心理负担。

  对“高考保姆”不必妖魔化

  面临高考的家长总是如临大敌,认为高考仍然是孩子改变命运的最佳方式。于是乎,利用各种自身掌握的资源,为考生谋取福利,比如有钱的聘个“高考保姆”,没钱没其他方法的,则烧个香、拜个佛,为孩子求个好分数。

  这种背离的存在究竟该怎么看呢?笔者以为,应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看待。宏观来说,高考制度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唯分数论、招考分离等等,这就要求,每个人都能够关注高考,去推动高考制度的完善;而从微观而论,既然让孩子在这个高考制度下竞赛,那么,尽自己的力量让孩子考个好分数也未尝不可,就拿“高考保姆”来说,也不是没有价值,在高考前一周,很多学校都已经停课,这个时候考生往往焦虑,此时聘一个高考过来人,帮助考生缓解情绪,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有利于端正考生的态度,消除过度的紧张。

  高考制度的完善、孩子命运的抉择都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不是网络两个段子,随意的三两句吐槽能够囊括的。每个人、每个家庭都应该审慎对待。比如说,有人不想让孩子去面临高考,那么,可以让孩子到国外就读,也可以让孩子选择职业教育,这一些选择都是极好的,也有利于推动高考制度的完善。但另一方面说,既然让孩子参加了高考,那么,试图让孩子考个好成绩的行为,只要合情合法,没有伤害到孩子的身心健康,我们都不该对其过度地诟病或妖魔化。

  当然了,“高考保姆”并不是一个什么新奇和有效的存在,正如教育专家所言,家长好好找孩子聊聊,卸下功利的心态才是缓解高考综合征最好的方法。

  面对“高考经济”需要一双慧眼

  心理不能跑偏

  高考临近,名目繁多的“高考产品”纷纷登场。励志服饰、状元餐、高考房……商家围绕着考生的衣食住行,深挖“高考经济”。然而,希望通过心理暗示让孩子信心百倍,既是一厢情愿的臆想,又是在进行“投机教育”。面对高考,社会、家长、考生应更加理性,因为高考像以后的人生一样,首先还得靠自己。

  化解学生的考前心理压力,家长需要多与孩子进行沟通,让孩子尽可能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学校也要对考生多进行一些考前正面引导,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来引导学生,给学生减压。

  要多些理性

  眼花缭乱的“高考经济”,人为因素占主导:各类《考试宝典》充斥书店报摊,叫人目不暇接;各大网站推出专家、学者咨询答疑,“高考状元”聊天对话,把人搞得神魂颠倒。学生和家长面对某些以次充好、漫天要价的“高考经济”,要保持一份理性和淡定。

  说到底,“高考”同样是民生的话题,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当承担起监管、引导之责,尽可能让考生和家长买得放心,住得安心,考得舒心。

  (据新华网、光明日报、京华时报、红网等综合)

关键词:高考保姆,经济,监管

责任编辑:张梅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