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城网衡水频道欢迎您
县区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衡水频道 >> 县区新闻 >> 枣强

衡水市枣强县美丽乡村掠影

来源: 新华网河北频道综合 作者: 2015-10-29 10:36:15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枣强镇杨雨淋召村

  大营镇十八行村

  新屯镇许新屯村

  近年来,衡水市枣强县秉持农民群众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相适应的理念,以产业为支撑,以“两区同建”为抓手,促进了产业升级、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型农村建设。走出了一条先拆后建、自拆自建、改善人居环境、促进规模经营、置换发展空间、促进新型城镇化的一条新路子。目前,该县规划建设中心村68个,开工建设15个,其中,8个省级示范村全部开工建设,完成整村拆迁4个,拆迁过半的4个。建筑总面积52万平方米,拆迁总面积190万平方米。38个产业园区已具雏型。

  构建以人为本的组织体系。中心村建设建的是农民的房,如何建?理所当然由“群众说了算”。该县明确了村委会为主体,成立自拆自建委员会,构建“群众说了算”的平台,村干部注重发挥指导、引导和疏导的作用。中心村建设规划、户型设计、房屋拆迁置换办法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所有事项,全部交由自拆自建委员会议定,结果公开公示,让群众放开手脚做主人、当好运动员,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村民自治,调动和激发了村民群众的参与热情。

  打造科学合理的规划体系。该县依据产业发展、历史沿革、人文环境等因素,研究编制了《县域镇村体系规划》,明确了中心村、撤并村、保留村、特色村、贫困村等五种类型村。在中心村建设上,突出抓好“两区同建”的科学规划。农村居住社区重点搞好公共服务设施和民居规划;产业园区规划先后完成《县域经济区位和支柱产业发展规划》、《枣强县农业生态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价报告》、《全县现代农业发展总体规划》、《枣强县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完善的规划体系,为加快中心村建设明确了路径,指明了方向。

  夯实要素集聚的产业体系。坚持政府搭台、企业唱戏、产业升级、群众受益,涉农项目摆放向农业产业园区集中。县财政设立1000万元的农业园区扶持资金,支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园区核心竞争力,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以产业园区为平台,把各级支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的政策和地下水压采、高效节水、扶贫开发等项目资金,整合打捆,集中投放,鼓励新型经营主体做大做强农业产业,为中心村建设提供强力的产业支撑。

  拓展节能环保的技术体系。农村居住社区建设不是简单地盖新房、住新屋,要在技术装备、材料应用、建筑样式、居住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活质量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今年以来,他们加大“四新”应用和推广力度。目前,该县8个省级中心村,公建部分全部采用斜坡屋顶设计、“三板一柱”装配式房屋新样式;排水采用污水处理设施、取暖采用空气源热泵、安装保温门、中空玻璃窗户等新装备;屋顶采用SMC玻璃钢屋面瓦、排污采用双层共挤塑钢缠绕管道等新材料;地盘管取暖、地热井回灌供热等项新技术得到广泛应用。

  制定指向明确的政策体系。在政策导向上,该县制定了“先拆后建不占耕地、签订协议缴纳保证金、以拆促建奖补拆迁”的政策,在李进伯、王常中心村试点成功后,全县普遍推行。在政策兑现上,在村庄建设用地范围内选定启动区,启动区宅基地上的房屋完成拆迁后,县财政给予30万元的启动资金支持;对整村搬迁拆迁或拆迁净地达到规划拆迁面积三分之一以上,经国土部门审核符合复垦条件的,县政府按每亩净地10万元的标准支付拆迁补偿费;旧村复垦通过省市国土部门验收的,每亩再支付5万元的奖补资金。明确的政策导向,确保了社区建得起、农户搬得进、旧村拆迁得了,确保了中心村建设顺利推进。

  畅通多元投入的融资体系。首先,完善财政支持体系。积极推动财政支农项目与“两区同建”点对接,整合组织、教体、卫生、民政、环保等资源,集中投放,在社区普遍建立村民活动中心、休闲娱乐广场、幼儿园、卫生室、幸福院等设施,提高了公共服务的覆盖率和设施的使用效益。其次,实行村级补贴、市场运作。对旧村拆迁复耕的村庄建设用地,统一对外发包,承包费用于补贴保洁费、水电费、取暖费等经营性项目,有效降低了农民生活成本,激活了农村土地资源,提高了土地的使用效率。第三,创新多元投入机制。撬动金融资本投入,加强与农发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合作,探索融资增信、风险补偿、贷款贴息等融资途径。今年以来,该县农发行提供“两区同建”支持资金5000多万元,八里庄“两区同建”投资商注入资金2000多万元,王常中心村承建商投入资金2800多万元,有力地支持了中心村建设。 (枣强县委宣传部供稿)

关键词:枣强,美丽乡村,掠影

责任编辑:邢梅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