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市冀州石津灌区恢复工程初见成效
衡水市冀州抢抓衡水被确定为国家级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重大战略机遇,成功争取到石津灌区恢复项目,对原有渠道进行全面恢复。该市创新生产工艺及模式,加快推进工程进度,仅用7个月的时间就完成工程,在节采地下水的同时,为灌区群众带来便利。 冀州市石津灌区工程涉及4个乡镇73个村,渠道占地5800多亩,砍伐树木23万株、田间路100余公里、乡村企业100余家,共需建设715公里支斗农渠。该市分类施策,按照“属地管理”和“谁建设、谁负责”的原则,由相关单位负责,无条件予以配合。在征地、拆迁中,党员干部干在前面,走在前面,特别是农村“两委”干部,率先带头,以身作则。西王镇西王村支书张同福主动将罗口东分干渠2300米、大部分未成材的林地从原承包群众手中转包下来,将损失转到自己身上,仅用5天完成清场。通过党员干部带头、深化宣传,使项目区内的广大群众,深刻认识到灌区恢复工程是自家的工程,积极配合,顺利完成农渠、毛渠1930亩征地。 在施工过程中,该市强化创新巧施工,在作业方式、机械设备、施工工艺等多方面进行改革,仅用7个月时间就完成任务。他们通过增加工程标段的方式,增上施工队伍,全面开花,多头推进,有效压缩了工期,并成功研制出性能先进、质量稳定的压实机、开沟机和全自动液压渠道衬砌机,从下料、搅拌、喂料到衬砌、震实、压缝、铺膜等环节,全部实现机械化,施工效率比人工提高了几十倍,而且密度紧实、厚度均匀,内在过硬、外观漂亮。目前,该设备已申报国家专利,被引入到全省以及河南、山东等地。石津灌区恢复工程竣工以后,冀州着力在管水、用水上下功夫,充分发挥每一滴水的效益。他们改变以前一家一户各自为战的方式,项目区内的79个村,每个村都成立了用水协会,统一管理,统一浇地。据初步估算,此项可节省人工2.6万个,可降低群众投入180万元-240万元。他们还坚持灌区耕地全部用地上水灌溉,有效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灌区18万亩耕地,使用地上水每亩可降低电费7元,可减少群众投入126万元。 |
关键词:冀州,石津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