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中国·探营生态保护:衡水全面推进节水农业
3月18日,河北邢台县于家庄村农民用微灌管道灌溉核桃树。 核心阅读 衡水位于我国重要的粮、棉、油主产区,年耗费水资源达20多亿立方米,其中农业耗水占80%以上,长期以来依靠超采地下水补充水源。近年来,衡水市采取综合措施发展节水农业,农业用水每年减少2亿立方米以上。 冬去春来,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区邓庄镇的田间地头,农业科技人员在向农户讲解冬小麦春灌节水稳产配套技术。 “市里推广新品种的节水小麦,实施农机农艺良种良法结合,配套推广土壤深松、秸秆还田、播后镇压等综合节水保墒技术,减少浇水次数,不仅实现小麦稳产,还可将小麦需浇三水降低到一水,能够有效节水60%。”衡水市农牧局土肥站副站长孙国龙说,“全市涉及130多万亩、30.5万户的抗旱节水补贴小麦品种,已以实物形式全部发放到经营主体。” 采取综合措施,农业用水每年减少2亿立方米以上 衡水是全国小麦的主产区之一,但是小麦以往每亩大概需水200立方米。目前,除了种植节水品种,衡水还广泛推广水肥一体化微喷灌和蔬菜膜下滴灌技术,既节约用水,又提高水肥利用效率和农产品产量、质量。据了解,该技术作为农业节水的重要项目,可实现亩均节水50立方米,衡水全市130多万亩小麦,共可实现节水6500万立方米。 由于多年超采,河北平原形成了一个总面积约4.4万平方公里、中心水位埋深112米的复合型漏斗区,引发了地面沉降、裂缝、咸水入侵深层淡水等多种“并发症”。资料显示,衡水的地面每年沉降5厘米,机井每年报废率达3%至5%。从2006年至2010年,衡水市共发生10起比较大的地裂缝,裂缝一般长50至500米,最长的一条地裂缝长达8公里。 井越打越深,地下水源越采越荒,长此以往,衡水将面临无水可采的局面。2014年初,衡水被确定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目标是:到2017年,基本建成地下水压采替代水源工程和河渠坑塘连通水网,力争减少深层地下水开采8亿立方米左右;到2020年,实现地下水采补基本平衡,水环境持续改善。 农业节水成为重点。“通过这样一些综合性措施,全市每年能减少农业用水2亿立方米以上。”孙国龙说。 据介绍,在无地表水替代的深层地下水严重超采区,衡水尝试着进行农业种植结构调整,适当压减依靠地下水灌溉的冬小麦种植面积,改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制,为种植玉米、棉花、花生、油葵等作物一年一熟制,实现“一季休耕、一季雨养”。同时,结合畜牧养殖业发展,鼓励发展青贮玉米、苜蓿等饲草作物。为调动农民改变种植结构、推行农艺节水的积极性,衡水市还出台相关政策,对调整种植结构、推行农艺节水的主体给予一定补助。 |
关键词:衡水,生态保护,节水农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