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武强好村医去世 上千村民自发捐款送殡
3月11日,是武强县孙庄乡东唐旺村老村医李玉田发丧的日子,一大早东唐旺村父老乡亲以及周边村的群众自发聚集有上千人,为老先生送殡,许多人眼里噙着泪花悲痛的念叨:“李村医,真不该走啊!” 尽心尽职坚守了45年的赤脚医生 人们痛悼的村医李玉田,在村上当赤脚医生尽心尽职的坚守了45年,在45年里,把拳拳爱心用在了全心全意为乡亲们服务上,是一个被乡亲们无人不称赞的好村医。然而,才69岁的这位好人,今年正月十七(3月7日)早晨却因病发作而不幸去世,一时给全村人带来了无限的悲痛和怀念。3月18日,燕赵都市报记者到该村采访,穿大街,走小巷,入农户,不论男女老少,一个个激动地争相介绍李村医的感人事迹。村党支部书记李保柱说:“这些年来,俺村哪家哪户都离不开他,打一针,只收几块钱还找零,一年四季乡亲们随叫随到,从来没烦过……”村民李顺兴,是村医李玉田的对门邻居,他说:“除了俺村,周边西唐旺、张法台、任庄村的村民也时常来找他看病,有时一天,我碰见他骑着自行车出诊五六次。”村民李铁庄动情地说:“单身汉刘振山,是个五保户,病重得大便不通,我去给他叫玉田,玉田拿起诊包就去了振山家,不怕脏和臭,亲自下手给他一点儿一点儿的向外抠大便,在哪里去找这样的好医生啊!”东唐旺村,与深州市毗邻,不仅远离县城,而且是个420多户,1700口人的大村子,村民们看病防疫是日常生活中的一大难事。农家出身的李玉田,1963年高小毕业后,当过民兵排长,担任过生产队里的饲养员。由于他遇事儿热情,并且认真负责,年纪轻轻的就加入了党组织,还担任过村党支部委员。1970年,李玉田被推荐到县里参加赤脚医生培训,随后成为了村上的一名乡村医生。从此,他把赤脚医生作为神圣的工作岗位,除了细心热情的给人们防疫看病,还挤着时间刻苦钻研各种常见病和疑难病的医疗诊断技术。45年来,他的医术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完善提高,凭着深厚的医务功底,乡亲们一般的疾病不仅做到了不出村,而且从来没有误过诊,更没有出过差错。他常说:“乡亲们看得起咱,咱就得百分之百的对乡亲们负责。” “当医生,只能是为人民服务,绝不能往钱眼里钻……” 民间有句俗语,“一人难称百人心。”然而,李玉田在东唐旺村,却赢得了村民们的普遍赞誉,人们都佩服他的真诚,佩服他的热情。几十年来,他一直把病人当作自己的亲人来对待:登门瞧诊的,电话联系出诊的,从不厌烦,从不耽搁。夜晚睡觉,一有病人叫,穿上衣服就走。正吃着饭,有人来看病,把碗筷一撂先说给人看病。而且,对于村上的一些行动不便的“老病号”,他都坚持经常的串户去巡诊。脑血栓后遗症患者张二锁、脊椎病瘫痪的李茂征等一些行动不便的老年病人,都是他经常登门巡诊的联系户。尤其是对村上出现的危急病人,他都是扔下家中的事情便火急火燎地去帮助抢救,几十年来,被他及时及地抢救而转危为安的病人不知有多少。10年前的一天,村民张万生突发心脏病,李玉田听说后,一气跑到万生家,进行紧急抢救,硬是把其生命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感动得他爹经常说:“若不是玉田,俺儿早就没命了。”几十年来,村上经他亲自护送到县医院和外地大医院进行抢救的重病人就有10多个。一年正是三秋种麦大忙的时候,村民韩正军突发气胸病,危在旦夕,当地无有条件治疗,急需转院,李玉田一直护送到衡水医院。还有一年的一个傍晚,村民刘万福的媳妇患了急病,急需到大医院治疗,他跟着车连夜护送到石家庄…….其实,乡亲们最佩服的还是李玉田的医德医风。改革开放以来,在当今市场经济社会里,许多行医的人把行医当作发财之道,开大方子,卖贵药,甚至有的卖假药,编着法子的赚百姓的昧心钱。而对李玉田来说,他讲的却是救死扶伤,他常说:“当医生,只能是为人民服务,绝不能往钱眼里钻……..”李玉田当行医45年来,无论到谁家出诊看病,看完病后,除了嘱咐病人按时吃药和有关注意事项外,谁栏也拦不住,常以“一句还有病人等着我呢”的推辞词抬腿就走,从没抽过患者家庭的一支烟,从没吃过患者家庭的一杯酒,一顿饭。 “我能给乡亲们行医看病,这是一辈子的缘分”人心是秤。人们更加佩服的是,玉田行医几十年如一日。上世纪80年代农村实行大包干生产责任制以后,他家孩子小,种地负担重,靠他当乡村医生行医的微薄收入来支撑整个家,日子过得十分窘迫。但这并没有动摇李玉田当好乡村医生的信心。年复一年,不论春夏秋冬,依然是以高尚的医德医风为乡亲们诊病看病。他给乡亲们看病,一直坚持出诊没有出诊费,打针没有注射费,拿药或输液打针,开方子治病,一律按照国家规定的平价收费,而且,算账一直计算到角和分,从不多收取一厘一分的“昧心钱”。对病人一时没有带钱或一时手头紧需要赊欠的,看病该那么看一点儿也不含糊。低保户李全国、李全占,五保户郝年修等无儿无女的弱势人家,找他看病,都是白尽义务不收费。他常说:“我能给乡亲们行医看病,这是一辈子的缘分,日子过得踏实,心里高兴。” 村医家的电话成了东唐旺村人们求医看病的“120”李玉田在几十年的行医路上,尽管天天与药费打交道,但他却一直把钱看得那么淡薄。在他的家中,燕赵都市记者看到的是四间20多年前翻盖过的“里生外熟”老式“斗砖房”,屋内桌子、衣柜等家具,都是几十年前的老古董,一台21吋的黑白老式电视机,已经看了不知有多少年。两间更加破旧的东屋房,便是李玉田生前的卫生室。室内整洁有序,一些药品还摆在架子上,案子上还存放着他没用完的药方签,一个白色的出诊包里还装满着常用药品和听诊器。里屋,一条供病人输液或观察治疗的火炕…….在北屋和东屋卫生室内,在明眼处都有一部电话机,据村民们说,为方便人们有病打电话,两部电话机相互串联着,这屋没人那屋有人还能听到,这样无论白天还是晚上,打电话看病误不了事儿。日久天长,李玉田家的电话便成为了东唐旺村人们求医看病的“120”。 “我走后,不能再给人们看病了,外欠的药费就都别再要了” 李玉田自从患病之后,仍然那样照常不误的给人们看病。村民刘文斌说:“在他病重的那些日子里,还是随叫随到,在出诊之余才在家里给自己打针输液,他把乡亲们的事儿看得比自己的命还重,真不愧是咱乡村最美的好村医啊。”的确,他经常想的是乡亲们,很少想到自己,就是他去世的前几天,还嘱咐老伴:“我走后,不能再给人们看病了,外欠的药费就都别再要了。”村上人去世后,该村有立账桌写“乡亲礼”的习惯,他嘱托老伴:“我走后,就别立账桌麻烦乡亲们了……”一个村医厚德为民的职业操守,在村民中竖起一座人人敬仰的丰碑。他去世后,乡亲们在悲痛怀念之中,自发捐款4000多元为他出殡,还自发给他开了一个隆重的追悼会。 |
关键词:武强,好村医,去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