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邑赵桥镇农村面貌改造 绘就美丽乡村画卷
长城网衡水1月8日电(张静 张保卫 记者 邢梅智)衡水市武邑县赵桥镇坚持把实施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作为干部转作风、群众得实惠的重要载体,通过镇村干部、群众代表到外地参观学习,使干群认识到农村面貌改造提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武邑“生态振兴”,改变当前农村落后生产生活方式、陈规陋习、过上更有尊严生活的必由之路,全镇上下齐动手共建自己的美好家园。 多渠道筹资,破解资金瓶颈。赵桥镇大力破除“等、靠、要、攀”思想,在镇财政以奖代补的基础上,动员能人“捐”,土地挖潜“生”,研究政策“争”,盘活资产“变”,聚合民力“筹”,坚持多条腿走路、多渠道筹资,确保了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各项工程的顺利推进。该镇实施了“凤还巢,人才回归”计划,大打乡情牌、亲情牌,以各种形式动员鼓励赵桥籍在外能人为家乡建设增砖添瓦献爱心。到目前,全镇共吸纳在外能人爱心捐助400多万元。该镇有十多个村根据本村村情,将机动地流转筹集资金,实现以地生财、点土成金。该镇还将拔丝厂、聚氨酯厂等闲置厂区对外租赁,租金用于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解决资金86万元;将科鑫化工有限公司外迁至冀衡循环经济园区,在完成全镇“去化工化”的同时,将征收的730万元土地出让金用于农村面貌改造提升。此外全镇群众踊跃筹资筹劳,16个村村民集资148万元;各村出动义务工2.45万人次,自发出动拖拉机等运输设备2万余辆次,节约资金500多万元。 全镇域统筹,成集团式推进。该镇改造提升行动不再以单个村为单位进行,而是全镇“一盘棋”,通盘考虑各村之间,各村与国省干道之间的连接贯通,并根据各村原有基础,结合产业发展,组团式进行改造提升。该镇根据各村自然的村情、位置、产业基础等,经过精心谋划,将全镇分64个村划分为五个团组:蒙村团、牛八阵团、戈庄五更团、怀甫团、公村团,团组内的村庄除完成规定的村内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居民改造、街道硬化、村内绿化等工程外,确保村村相通,消除断头路,实现道路资源的充分利用和资源共享。该根据各村原有林板、苗木、木器加工、养殖等不同产业发展特色,每个团组确定一项特色产业予以重点扶持,带动农民增收。该镇引进了中柳众赢林业科技有限公司,一举带动该集团6个村的村民发展苗木种植5000多亩。 改造提升与产业发展实现双赢。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全镇域、组团式改造提升在有效改变村容村貌的同时,促进了产业发展,带动了农民致富,实现了改造提升与产业发展的双赢。该镇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共安装太阳能路灯426盏,种植花草树木2.35万株,硬化街道2.3万米,路网功能进一步提升,方便了群众出行,使64个村实现了有机贯通。长效保洁机制进一步健全,由镇财政出资与“增辉保洁公司”签订保洁合同,保洁公司定期清理镇区、怀甫街和镇区内主干路两侧卫生,镇政府负责检查;各村保洁镇村共同出资,由本村低保户、五保户打扫,500人以下的村2名保洁员,500人以上的村3—4名,村委会,村民代表监督,实施每月一排队,每季度一评比。64个村的孝德文化墙大力传播弘扬正能量,尊老、教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全镇新风尚。通过改造提升,全镇现已流转土地3.86万亩,占全镇耕地面积的近40.2%,目前,该镇已与巴迈隆木业有限公司签订协议,明年该镇所有土地有望全部实现流转。土地的大面积流转有力加快了全镇富民产业发展,10多家工商资本进驻该镇发展高效农业,全镇种养殖大户、公司发展到45家,合作社、家庭农场发展到149家,从业群众年均增收近8000元。 |
关键词:武邑,农村面貌改造,美丽乡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