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饶阳县开发区崔池村,屋舍齐整,绿荫成行,一盏盏路灯傲然挺立,一条条街道宽阔通畅,村民们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一派莺歌燕舞的欢乐景象。可是,谁又能想到,仅仅在8年前,这里还是一个典型的落后村:街道路面坑坑洼洼、出入困难,村民们经年累月地吃不上水,村里仅有的一台变压器供应着全村的照明和灌溉用电,村两委班子分帮结派、邻里关系冷若冰霜……这一切的改变,要从一个人说起:他就是崔池村现任党支部书记——侯振旭。
带着压力上任
2007年,32岁的侯振旭因单位不景气而离岗。回到村子里,看到自己的家乡居然是这个样子,他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主动请缨,担任了该村的村支部书记。“新官上任三把火”,年轻气盛的他刚刚上任就立即组织村两委班子召开会议,表明要带领全村改变落后面貌、走上致富之路的决心,提出了全村的发展方向。会议结束的第二天,他就开始多方跑、到处求,跑来了资金为全村办了第一件大事——铺设自来水管道。功夫不负有心人,仅仅用了半年的时间,全村的自来水管道全部都换了一茬,通进了每家每户的厨房。为了保证村里家家户户都能吃到自来水,他又跑来资金给村里打了400米的深水井,彻底解决了村民的吃水问题。用村里群众的话说:“多少年了,都没想到能吃上自来水,而且什么时候打开水龙头什么时候有水,侯书记真是给村里办了件大好事啊”。
要想富,先修路
过去,崔池村的路是出了名的难走,路面高低不平,而且由于村民胡乱填土,路面比房基能高出来半米,不下雨车难走,一下雨人难行。在把全村的自来水修好之后,他又跑来了资金给村里修路。在修路伊始,困难重重,家家都不想挖自家门前的路,害怕把自家的房基动摇了。又怕路修到一半因为某些问题而停工,出行条件变得更加恶劣。他先是带头挖了自家门口,又冒着酷暑,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动员群众修路。为了取信于民,他一是拒绝任何人的说情,全村一视同仁,必须得挖;二是优先修村北的路(侯振旭家住在村子的东南角),先方便了其他的群众,最后再修自家门口。经过不懈努力,几年来,该村的大街小巷全部硬化,出村连接主公路的路面全部铺成水泥路,还沿主干道安装了80盏路灯,极大地方便了村民的通行。
绿化造林,改善环境
为了改善村里的耕作和居住环境,他带领全村百姓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植树造林行动。他们充分借助全县绿化工作的大格局,争取到经济速生林苗共8000余株,把全村的围村道、沿主公路两侧全部种上了树。风沙少了,环境好了,一排排“绿色卫士”在守护着村庄的同时,也给村里带来了不菲的收入。为此,该村被县委、县政府评为“二○○八年度植树造林先进村”。
树种上了,他又打起了村内环境卫生的“主意”。借助国家卫生户厕改造工程,该村积极发动,广泛动员,共争取到国家卫生户厕改造工程402座,占全村户数的90%以上,院子里变得干净、整洁,也没有了冲天的臭味。
家家户户都干净了,下一步该治理街道环境了。为了创建一个干净、整洁的村庄环境,该村又购置了60个垃圾箱,鼓励人们将垃圾丢入垃圾箱,并对个别屡教不改的村民进行了教育。
安定的村庄,和谐的生活
路通了,水通了,群众的生活变好了,村子发展了,安全要保障。借助全县“天网”工程,该村争取了摄像头32个,监控到了每个出入口、每条街道。村庄安定了,小偷小摸消失了,盗窃案件发案率逐年降低,打架事件已经消失。
在追求物质增长的同时,他还不忘带领全村追求精神文化。为了丰富村民的业余生活,村里成立了村民活动中心,购进了鼓、锣、二胡、象棋等娱乐设施,每到晚上,全村男女老少都自发赶到村民活动中心参与集体娱乐活动。喧天的锣鼓,热闹的大秧歌,字正腔圆的京腔……村民的业余生活丰富了,聚众赌博、喝酒等不良风气消失了。
当村支部书记8年来,侯振旭带领全村群众,以“敢教世界换新天”的拼搏精神,把一个落后的村发展成为全县有名的小康村。期间,他多次放弃了某些大型企业的高薪聘请,放弃了到乡里、县里任职的机遇,全心全意,扎根村庄,干出了一件又一件的大事、实事、好事,该村在2012年也被县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面对着一个又一个的荣誉,侯振旭没有满足,他表示:要借助全县“西部开发”的大局,充分发挥崔池村的区位优势,把崔池村建设成为一个文明、富裕的村庄,让全村老百姓过上“城里人”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