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及周边联动治大气 划生态红线搭科研平台
京津冀三地与珠三角、长三角相比地域跨度大,经济发展不平衡,如何借鉴经验?如何开展大气污染联防联控?京津冀采访团关注的这一系列问题得到了北京市环保部门相关负责人的解答。 按中央部署和要求,2013年,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山东六省区市以及环保部等中央有关部委,召开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协作第一次工作会议,共同建立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明确了“责任共担、信息共享、协商统筹、联防联控”的工作原则,确定了重污染应急、监测预警、信息共享等工作制度。各省区市在落实本地区2014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的基础上,从联动上下功夫。 编制区域空气质量达标规划。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视为一个整体,划定生态红线,提出分阶段推进的区域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和措施,最终实现区域空气质量的全面达标。 搭建科研平台,以科研成果指导区域大气污染治理工作。组织开展区域大气污染成因溯源、传输转化、排放清单研究,研发区域重点行业更加清洁的生产工艺和更高效的治理技术,共同加快治理步伐。 统一区域的油品标准,共同推广新能源车。请国家相关部门支持,加快优质油品供应步伐,力争今明年实现向京津冀及周边六省市统一供应符合国V标准的燃油。充分利用国家对新能源车的补贴政策,鼓励在用车更换为纯电动等低排放车辆。优先在出租、环卫、公交等公共领域推广使用。制定区域内个人购买新能源车优惠政策。 建立区域空气质量预报预警及应急联动工作机制。搭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空气质量预报预警平台,建立区域空气重污染预警会商机制,区域重污染预警信息发布与应急响应机制。 开展区域联动执法。对区域空气质量影响明显的秸秆露天焚烧、燃煤电厂与重点工业企业等高架源,优先开展区域联动执法、同步执法行动,壮大执法声势,控制区域污染排放强度。 建立区域信息共享平台。建立协作小组工作网站,共享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信息、管理经验与科研成果,促进区域大气环境管理水平的提升。 |
关键词:京津冀,大气污染,空气质量 |